大锅煮稀粥,米香飘四处。
亲卫营随身带有肉干,大战过后也都吃过。煮好米粥喝上几口,也只是暖暖胃罢了。
剩下的米粥,亲卫营又分给,已是俘虏的流民。
见亲卫营分发稀粥,流民又开始骚乱起来,流民早就养成哄抢的习惯。混在流民中的老营贼兵,也开始鼓动流民动乱,想趁乱逃跑。
近卫营也早有准备,看到有带头的流民,直接上前诛杀。杀了将近百人,才算止住混乱。
金龙走上粮食堆,大声吼道:“我脚下粮食多的是,只要你们老实听安排,我保证你们可以喝到米粥。要是再有骚乱,也别怪我无情。”
这次流民老实多了,开始排队领取米粥……
跟着闯军为乱,也只是米汤拌树叶,勉强不饿死。这成了俘虏,还能吃到粘稠的米粥。要是天天有米粥,又何至于叛乱,干着卖命的营生。
流民领到米粥,像是得到宝物一般。
有的流民小心打量四周,见四周没有异样,才开始狼吞虎咽吃起来。
有的流民吃一半留一半,等到饿的不行的时候再吃。
有的流民看着米粥呜咽起来,小声嘀咕着:当时要有这米粥,我儿又何至于饿死……
一个人的呜咽,引来一片哭声。
有的流民,对着粮食堆上的金龙,跪拜起来。
金龙也被流民弄得莫名其妙,见流民是说着感恩的话。金龙大声道:“这不是我给你们的,是海南卫指挥使王成,给你们的,要谢你们就谢他。”
看着金龙指的方向,流民又对王成跪拜起来。
之前还拿着武器,要和亲卫营拼命。有了吃的又是这副模样,是该说他们没有底线,还是他们的命贱。
要是朝廷、士绅少了些盘剥,这些流民又是什么样?
看着不断叩拜的流民,王成也走上粮食堆,对着流民道:“吃饱了就睡吧!或许明天是个好天气。”
流民不懂王成说的什么意思,但觉得王成没有官架子。一个大胆的流民大声说道:“官老爷你是好人,只要你给口吃的,我愿意为你卖命。”
这个流民的话,顿时引起附和,叫嚷着要跟随王成。
王成看了一眼李友先,见没有异样,又对着流民道:“我会上报朝廷,朝廷自有安排。只要你们不再霍乱,李县令也不会让你们饿死。”说完王成还看向李友先。
庆州府哪有这么多粮食,见王成提到自己,也只得上前保证。
过了好一会,李友先才回过味,发现这个少年,心思是缜密的可怕。
王成明面上给流民派发米粥,难道不知道会有流民趁机霍乱。
霍乱的流民、贼兵,大部分已被诛杀。剩下的流民,大都对王成感恩戴德。这些流民又有吃的,短时间不会再叛,可谓一举多得。
王成一副随和的样子,李友先难免的走神。
“李县令时间不早了,你也回去吧!”
听着王成的话语,李友先这才回过神。看着纪律严明亲卫营,李友先道:“王大人刚经历一场大战,不妨进城休整几日。”
李友先怕再有流民军攻城,要有亲卫营驻守,也多了一份保障。
王成也有意逗留几日,闯军虽是乌合之众,但数量庞大。只有等近卫旅到来,才会有所作为,便答应了李友先……
陕南一带
在高坡上站着一位大汉,大汉年过三十,满脸胡子显得格外英武。大汉就是被手下推举的闯王李自成。
闯王眉头紧皱,显然烦闷不已。看着山下十里连营,兵马不在十万之下。将要何去何从,闯王却陷入迷茫。
陕北的洪承畴步步紧逼,想遁入四川行省的大山中,又被川兵阻挡在外。现在是举步维艰,身边一个拿主意的人都没有。
起义将近十年,大战小战不下数百,这一次可谓最艰难的…
“闯王!”从山下来了一位青年,小跑到闯王身边。
“过儿,我不是告诉你,遇事不要慌。”
听到闯王的呵斥,李过也没有在意,又急切道:“贺将军在庆州府战死了!”
“什么?”虽然闯王听得清楚,还是不信的问一遍。
庆州府没有多少守军,贺进也是沙场老将,怎会落得这般下场。
常年征战,闯王早已看惯生死,稍微调整心情,对着李过道:“升账议事。”说完闯王便向山下走去。
闯军帅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