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们看过之后也都沉默了下来,八十万人,大梁此役是志在必得啊。
“老国公,朕想问问你的想法?”成帝声音平静,但神色已然十分凝重了,他意识到这是他登基十几年面临的最大危机。
“求陛下增援前线,老臣愿带兵前往。”萧战不顾沈自在的搀扶,自行起身,态度壮烈坚决。
“老国公快坐下,朕知道你着急,但再急也不能是你。”成帝连忙安抚:“增援是一定要增的,至于将领您老人家觉得谁合适呢?”
朝廷多年仰仗萧家,林家也是最近这几年才接过帅旗的,下面并没有太多合适的人选了。
“还请陛下定夺,臣老了。”萧战只剩下了叹息。
他哪怕是二十年前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他也不会服老,只是如今还如何能上战场啊。
“陛下,臣建议议和。”周禛此时出列道。
老国公眼睛立刻就瞪了起来,仿佛听到了万分不可思议的话。
“首辅为何如此说?”
“大梁此次来势汹汹,即便我朝一时之间不处于下风,这也将是一场持久战,若是打起来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于我朝有损啊。”
“而且我朝双线作战,西境有戎狄一直虎视眈眈,若是戎狄借机来犯,我朝危矣。”周禛道:“若是能谈和,可省去不知多少麻烦啊。”
太子也是附和:“父皇,首辅大人所言在理,儿臣也以为此战若能和便不能打。”
老国公本来是想骂的,但听到太子也这么说也骂不出口了,当下便给沈自在使眼色。
“沈爱卿,你以为呢?”成帝主动问。
他听到这个提议心里是有动摇的,打必然要消耗,而且打输了还是免不了和谈,如果能一开始就和谈,何乐而不为呢。
“臣以为,大梁派八十万大军攻打我朝绝非为了小恩小惠,谈和自然能暂时化解冲突,但敢问首辅大人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沈自在反问。
成帝在深思。
老国公对沈自在这个女婿总算有那么点满意了,这么多年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女儿看上他什么了,文文弱弱的书呆子不说,看着又不聪明。
“那沈兄以为打便打得赢吗?若戎狄来犯又当如何?”周禛坚持己见。
“打不赢也要打,若是打都不打就要割地赔款,大梁未来只会比现在更强大,他日再兵临城下之时首辅大人要如何应对?”弈王站出来,强势道:“将玉玺拱手相让吗?”
“王爷少年意气是好的,只是王爷可有考虑过一旦战败的后果?恐怕连议和的机会都没有了。”周禛便是吵架出身的,自然并不怕弈王攻击。
成帝只是微微皱眉,看向夏尚书:“夏爱卿,你兵部调动天下兵马,如今可有想法?”
“臣以为,可先调动兵马与粮草支援,若是能赢固然是好,若是打不赢也让大梁知道我等不是好欺负的。”夏尚书拱手道:“届时再议和不迟。”
老国公听着这些甚至想跳起来打人,一口一个议和,这些人是猪吗?
成帝也被他们吵得没了主意,当看到站在最后品阶最低的顾长安一直没开口,总觉得他可能有主意便问:“顾爱卿,以你看若是打下去粮草可能供应?”
“三年大概没问题,臣来想办法。”顾长安声音平静坚定。
成帝心里定了定,又问:“你的意思是战上个年?”
“臣以为,该议和。”
老国公萧战只觉得两眼一黑,他那么好的女儿和外孙女啊,一个从小学武在军中甚至找不到对手,一个天生神力只要上了战场必然所向披靡,结果就找这么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他真是怎么看怎么生气。
“为何?”成帝问。他知道顾长安鬼点子多,并不同于很多迂腐的文人,便想听听原因。
“使臣一可以试试对方的底气,二可以拖延些时间。”顾长安抬起头道:“粮草和援兵到前线都需要时间。”
“而戎狄那边则是可以送去些珠宝钱财,先稳住他们一段时间,谈不拢我们单线作战想来未必没有机会。”
成帝心动了。
太子心也放下了,顾长安果然还是帮着他的,他觉得大梁也未必那么想打仗,只要开足条件必然能和。
弈王却是皱起了眉,一旦真的谈和了,他这次筹备督造火器的功劳可就没有了。
这次就连萧战都觉得还不错,不得不说,孙女婿虽然是书生但还是比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