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店铺的老板的确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但却不是因为镇子当中经常会有人举办喜丧,而是…
“嗨—”老板的表情在听到这个问题后,立马变得有些不太对劲儿起来。
“什么喜丧啊,死的都只是些刚出生的小娃娃,可怜见的,连眼都还没睁呢,就那么夭折了,真是造孽哦!”
老徐惊愕:“什么,死得居然都是刚出生的孩子?
听老板这话的意思,甚至还不止一两个!”
“是啊,客官应该也不是本地人吧!”
老徐点头,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我就说嘛,本地人就没有不知道杨家那档子事的!”
“哦,老板你所说的杨家,莫非正是死孩子的那一大户?”
不等那老板确认,老徐就又询问道:“那杨家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怎么还老死孩子呢?”
老板听到客人如此询问了,也只好简单的解释一番。
原来,这镇子在八、九十年前,还只是个村子的规模,而那杨家虽然人口也挺多,但也并不是现在的那般高门大户,甚至还贫穷的很。
后来,那杨家之中出了一个叫做二郎的人物。
此人不光书读得很好,就连在经商方面上也很有天赋,后来更是发展到出国去做生意了。
听闻,此人当年在国外的生意做得也是极大。
回来后,自然是无限风光,就连官老爷都主动登门拜访。
若说此人对自己家乡也还算是不错的,自己有了出息回来后,凡是修桥铺路等等,各种惠及乡村的好事,几乎都做了个遍。
原本的村子,也逐渐在此人出钱出人又出力之下,慢慢发展成镇子的规模,当时也非常的繁荣,人民生活得相当滋润。
后来,这二郎活到了八十八岁高龄才走的,当时整个镇子以及周边都挂上了红。
富裕点的用红布,没啥钱的就用红布条红绳,用以感谢此人对乡里所做的贡献。
事情到这里本该圆满结束才对,可偏偏那二郎的后代又蹦出来作妖,认为老人家对家乡做出了如此贡献,理应建祠立庙才对。
当然,他们老杨家本就有自己的宗祠,并且也花重金修缮过,所以没有必要重建,人家想要的是建上一座庙。
一座新庙,并且还是祭拜供奉这位杨家二郎。
原本的村子甚至是后来扩建成得镇子,都是有传承下来的庙宇,供奉的也不只是哪一朝代的一位官员。
据传这名官员生前为国为民,死后得到当时朝廷的封赏,又被本地的百姓们立庙供奉起来,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把其当成了土地神一般去供奉。
所以,镇子已经有了土地神庙,并且还是传承了数百年的那种,那么为啥还要新建一座呢?
也并不是针对那杨家的二郎,而是就事论事。
你若说把那二郎牌位放入土地庙当中一起接受供奉,那也不是不能商量的事情啊!
为何偏偏就想要建一座新庙?
当时,反对此事的可不光外人,就连杨家自家的族老之类,也非常的反对。
可惜,他们的反对没有任何用处,人家不光有钱还有地呢。
直接就把庙建在了自家的土地上面,至于外人去不去上香祭拜,人家也不管,反正其家人是每逢年节之类的日子,都会过去祭拜一番。
建个庙嘛,又还是在自家地上建的,既没有劳民伤财,也没有无理强占公家的地方。
所以公家和外人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就连同为杨家中人,也没法管这种事情。
本来这种事情,反正也没出现什么不好的影响,并且你做都做了,又还能怎么样呢?
此事自然而然的也就翻篇过去了。
只不过让人觉得诧异的就是,新建的庙宇虽说是供奉的那杨家二郎,但居然还供奉了二郎真君的神像。
你这不就是脱了裤子放屁一样么,合着瞧不起土地神官小,不乐意把自家人供奉在土地庙里。
非得建个新的,还供奉人家二郎真君的神像,你咋不供个别的什么神仙,非得是二郎神呢?
咋地,因为都叫二郎,所以想要沾人家的光!
当时镇子当中的人们顶多也就是感到诧异了些,也没怎么当回事,反正你爱供奉谁供奉谁,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了。
后来,有一游方道士路过镇子,听闻此事后便去到那新建庙宇当中看了看,这一看就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