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平身吧,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金碧辉煌的大殿中传来阵阵回声,刘邦和群臣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大殿。
这本来该是汉朝普普通通的一次朝会,可因为一件大事使这次朝会变得一点也不普通。
“匈奴30万大军压境,朕给韩王信写了一封信,本来是想责令韩王信让他不要私通匈奴,结果他因为怕朕反投敌去了。
现在匈奴和韩王信两路人马共计40万,联合杀奔我大汉而来,大家说该怎么办?”
这时候,刘邦是真有点慌,不过现在在大朝会上要压着群臣们,刘邦还算是比较镇定。
现在内部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后顾之忧已经除去,倒是可以腾出手来去解决匈奴了。
可是对面的40万军队不是一个小数目,刘邦自从登基后便开始裁减军队,现在整个国中也凑不齐40万军队。
即便凑齐,没有经过训练也只是些不会打仗的人,上前线也只是凑人头,根本没用……
苏云跪坐在文臣第五位,静静地看着群臣们发言。
话说原来苏云在第四位的,怎么现在跑到第五位去了呢?
这不是韩信被贬到京城做淮阴侯了嘛,刘邦给了他个面子,让他也能跟着上早朝。
此时刘邦对韩信还是挺好的,淮阴侯这个侯爵也不算特别小,荣华富贵肯定少不了,而且刘邦以后也不会用他打仗,最起码后半辈子是不用再上战场了。
韩信被押回京城后,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唯恐被打成韩信党,只有苏云当天就去了韩信的淮阴侯府,两个人喝酒畅饮。
后来周勃也去了,是出于对韩信教导的感谢。
而苏云把韩信当好朋友铁哥们,毕竟两个人在战场上也算共事了近一年,情义上自不必多说。
韩信一阵感动,能有苏云这么一个朋友,这辈子值了。
对于苏云去看韩信这件事,刘邦也没有阻拦。
他和韩信也是有情谊在的,只要是不影响汉朝的江山,刘邦也很有人情味。
韩信虽然能上朝,但朝政肯定是不能插手了,只能当个吉祥物。
……
朝堂上,文官这边主和,武将这边主战,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武将这边是执意要打,毕竟匈奴40万大军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你不打,大汉的脸面何在?
文臣这边主和的理由倒是比较直接。
没钱!
你说一万遍也是没钱!
刘邦在上面看着,也不制止。
文臣和武将吵得越凶,他心里越安心,说明他们之间有矛盾,可以相互制约。
如果有一天双方不吵了,开始联合起来,那刘邦就笑不出来了。
估摸着下面吵的差不多了,刘邦这个和事佬及时的站了出来。
“好了,诸位都是为了朝廷好,各有各的道理。
不过,此战朕意已决,还是要打一场打出我大汉朝的威望来,让匈奴几十年不敢来犯边境,我们才能更好地休养生息。”
说完,刘邦开始安排。
刘邦亲自为主帅,曹参周勃灌婴为大将,分别统领前中后三军,苏云为监军,引32万大军北上抵御匈奴。
刘邦的安排一出,文臣和武将都不满意。
带兵的将军倒没什么,毕竟他们三人都是跟着刘邦的老人物了,领军方面肯定是没得说。
他们恨的就是苏云为监军。
这一仗有主帅有大将,根本不需要什么监军。
说白了,就是想让苏云跟着去混混军功,为刘邦提拔他奠定个基础。
众大臣心里都在痛骂苏云,不是他一个医生,凭什么步步高升到左丞相,刘邦还要继续提拔他啊!
刘邦似乎看出了众臣的不满,又接了一句话。
“此次出征暂且去掉苏云的左丞相之职,由相国萧何和右丞相郦商一起辅佐太子刘盈共同处理朝政。”
刘邦说完,这下就没人反对了,撸掉了苏云的左丞相,目前他就只剩下爵位,没什么实权了,这样众臣还能接受。
等其他事情全部处理完后,小太监扯着嗓子大喊:“退朝~~”
“陛下圣明,臣等告退。”
……
朝会结束,众臣都随之退下,有任务的将领就去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刘邦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