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
按照刘邦和萧何的安排,齐国的丞相曹参回到长安,担任汉朝的新相国。
未央宫。
自从上次爆发之后,刘盈就再也没有去长乐宫看过吕后。
小太监也是每天都把奏章先送到吕后那儿,等吕后批完再送到刘盈这边,而且每次只是送过来,一句话也不说。
吕后已经把持了朝政,刘盈几乎被架空,长此以往,这大汉江山或许就不姓刘了,改姓吕了。
刘盈决定,要培养自己的党羽和势力,一步步铲除吕家的威胁。
他在布上写上一个个功臣的名字,打算一个个拉拢他们,从而增强自己的势力。
刘盈用手指下来,第一个名字,便是相国曹参。
——————
刘盈仔细看了最近曹参处理过的政务,觉得特别熟悉。
总感觉处理方式在哪见过……
而且处理的国事也远不如萧相国多,刘盈还打听到,曹参经常领着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在朝政的处理上并不积极。
刘盈决定将他招来,好好问问到底怎么回事,顺便拉拢一下曹参。
很快,曹参就来到了皇宫。
“臣曹参,拜见陛下。”
“免礼免礼,相国快请坐,这次请相国过来,是有一些事情要问相国。”
曹参刚刚坐下,一听刘盈说这话,又赶忙起身,“陛下这么做,可是折煞老臣了,陛下有问题,臣一定知无不言。”
刘盈赶忙走下台阶,扶起了曹参。
他虽然是皇帝,但是在曹参面前可不敢摆架子,这位可是仅次于萧何的开国功臣,在楚汉战争中屡立功勋,食邑万户,如今是真真正正的开国老臣。
刘盈走到皇位上,翻着曹参处理过的奏章问道:“曹相国,您既然是相国,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为何每天不理政事,只顾喝酒玩乐啊?”
曹参是聪明人,已经大概知道了刘盈的意思,短暂组织语言后,曹参反问了刘盈一个问题:
“恕臣斗胆,问陛下一个问题,陛下认为,在治国和处理朝政方面,陛下可比得上太祖高皇帝吗?”
刘盈很实诚,“自然是不能的,我比父皇差远了。”
曹参又问:“那以陛下看来,我和萧相国比,谁能力更强呢?”
刘盈轻蔑的笑了笑,“依我看来,您也是比不上萧相国的。”
曹参捋了捋胡子,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名言:
“陛下不如先帝,臣不如萧相国,他们在治国方面都是优秀的,他们已经制定好了政策和路线,我们只需要按照他们制定的走下去,则可以保大汉朝廷不倒。”
刘盈听完他说的,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甩甩手让他退下了。
其实这也是曹参的明哲保身之计,吕家掌权曹参已经看出来了,他之所以遵循萧何时期的政策,也是为了避祸。
况且曹参年纪大了,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冲劲,在看清了萧何自污的本意后,为了避免自己晚节不保,他也确实不适合大动干戈了。
汉初奉行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其自然,在作为的基础上享受过程自己的变化。
曹参确实该做的都做了,没有落下一点政务,但也确实没有上进心,几乎遵循了萧何留下来的老一套。
因此,曹参这么说,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刘盈还真的无法反驳。
……
代郡。
苏云接过了诏书,这诏书字里行间都是对他满满的信任,可给苏云夸爽了。
也不枉自己给老刘家做了十多年的牛马。
“云哥,恭喜你啊,现在可是大将军了!”刘恒说完,将代国兵符交到苏云手上,“这是代国的兵符,有了这个你就可以随便操控代国的军队了,放心的去草原上驰骋吧,我们代国上下会尽全力给你后勤支持的!”
这说得苏云一阵感动,这种被无条件信任的感觉,太爽了!
“放心吧,我肯定打一些漂亮的大胜仗回来,说不定就彻底解决了左贤王,让你代国的边境上,再也没有战争了呢!”
听完这话的刘恒并没有太多的欣喜,只是紧紧握住了苏云的双手。
“云哥,战争胜不胜利无所谓,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我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可我知道战场的凶险,我还等着你平安回来,一起去踢毽子呢!”
毽子是苏云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