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喜欢对没有去过的地方赋予更多的想象,龙江号应运而生。
李彪他们乘坐的是第五代龙江,也被称之为《龙江五号》。
这艘大船长372米,宽45米,排水量吨,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船,堪比航母。它会如此巨大?因为大就意味着稳,稳就意味着数据的精准,机器减少震动能更加精确。
这艘大船能被取名《龙江》,也源自第一代龙江,就是因为第一代龙江发现了龙江海槽,对于龙江海槽的执着才致使龙江二字传承了下来,直至发展到了五号。
龙江海槽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槽,平均水深一万八千米,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禁区。
东方盛国境内的红藏高原被称之为地球屋脊,深海大洋中的龙江海槽则被称之为地球之痕,低于海平面一万八千米,那就是一个深可见骨的巨大伤痕。
在网络上围绕着所谓的地球伤痕有诸多玄妙的传说,有人说这是天外的流星撕裂了大地才出现了沟槽,也有人说海槽里可能和北极冰川一样埋藏着别人所不知道的秘密,当然,更有人说,龙江海槽可能连接着地心,是地心人出入的门户。
不管流言如何,《龙江号》科研考察船已经迭代了五代,东方盛国的航母舰队更是时常在海槽上方巡逻游弋,至于这背后是否和龙江海槽的秘密有关就不得而知。
但,东方盛国对于深海大洋确实执着,龙江五号就是为配合蛟龙五号而研发的,现在,《龙江五号》已经问世,而《蛟龙五号》却始终遥遥无期。
巨大的《龙江五号》行驶在茫茫大洋如履平地一般几乎感受不到颠簸。能有这样舒适的乘坐体验,源自《龙江五号》上搭载的黑科技,当然,考察船上的海洋监测部对于海情海况的精准测控,对于驾驶姿态的精确调整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两个月后,两艘科考船在华华夏夏海沟上方完成会师。身为本次行动的总指挥,余南第一时间召集两艘科考船上的专家进行开会研讨接下来的事宜。
蛟龙四号如何下潜,怎么下潜,选择有人还是无人下潜,什么时间段下潜?深海水压是缓慢的平稳下降,还是断崖式的暴跌等等,各方面各面都需要仔细的研讨,尤其是要仔细监测,监测部门必须严谨认真,要用数据说话,办事要做到周到细致万无一失。余南的话说的非常严肃,他事无巨细,几乎将所有的一切都考虑到了。
他不会允许带着疑问下海,这是他的工作原则。
李彪就是个门外汉,专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就行,他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偶尔给童周甩两个无奈的眼神。
童周也很无奈,只是在静静地听,默默的想,需要他认真做的恐怕也就只是找到那个生物罢了。
最终,会议决定,选择无人深潜。余南的理由很简单,有人深潜的最高记录不过8325米,虽然蛟龙四号可以信任,但派人深潜还是冒险了一些,他不希望有人在此次科研中出现什么意外。
至于什么时间下潜得着重分析好近几日附近的海况之后再说。
对于后续的问题,大家也都各抒己见,如果找到了那个生物如何研究它?余南采用了一个专家的建议,可以紧急调整蛟龙四号上的机械臂为其加装鱼叉击枪,将那生物带到船上再做研究。虽然可能会造成那个海底生物的死亡,但为了科学事业做出牺牲奉献,它也死得其所。
最后,将所有的一切都商量妥当,大家才被余南放走。
这个爱潜水的南哥,事无巨细。已经做好了各种预演,以他的话说,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不会在必要的时刻显的手忙脚乱。
很快,周围的水文情况数据被送到了余南的办公室,经过监测部门的专家分析,两天之后的下午四时三十二分最适合下潜。
余南将这个消息发给了所有人,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准备,以保证周到细致万无一失。
李彪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他躺在床上努力的想让自己尽快入睡希望能与深海中的生物进行灵魂互换,可不知怎的,却始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最终他掏出手机,在聊天群里呼唤童周。
“周周,周周,睡了吗?”
“没呢,我都失眠半个月了。自从我们的船停到海沟我就没睡着过,上次灵魂互换还是在安眠药的帮助下才出现的,就好像这里有阻止我睡觉的魔力一样。”童周道。
余南非常吃惊的在群中回道:“你也是吗?我每次带队科研一经过华华夏夏海沟也总是失眠,一直以为是我的习惯,现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