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问题反响剧烈,社会各界纷纷发声,他们虽被舆论压制但也理解缘由,纷纷用最简洁的话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乃至是掌控全局的老栋梁也不甘沉默,以小号回应说出了他理解中的素养。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就是素养。”
京城第一科技大学学生会会长颜斌紧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何为权力?
这个问题一经抛出就让老栋梁刮目相看,颜斌竟然会提出这个问题,明显已经看透了事情的本质,就是奔着那些乱带节奏,拱火浇油的自媒体去的。
“这孩子的视野很不一般!他不会是老颜的孙子吧?”
“正是!老颜家的孩子都很优秀,他叔叔颜路就是曾经的齐鲁三学霸之一。”
社会各界踊跃发言,那些自媒体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话语。
他们为了流量,甚至可以对绞死自己的绳索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并恶意解读,创造话题误导大众。
更何况是一个学生会长提出的一个小问题呢。
他们已经打造了一个‘神’,更何况是更加优秀。更有话题,更具代表性的颜斌呢?
一口浓痰,只要能够创造流量价值,他们完全可以兑水喝上半年。
但他们没想到,颜斌就是冲着他们去的。那些无良的自媒体们、谣言的制造者,不实信息的传播机,预感到了情况的不妙,纷纷流量变现,删号跑路。
但他们有些是跑不掉的,尤其是某些拥有较多受众大而跑不掉的自媒体们!
比如被广大网友戏称为新四大名着的某林,某者,某文摘,某知音等。
他们滥用自己在传播领域的权力和影响,公然给全社会喂‘屎’,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典型的时代毒物。
他们利用自己在传播学领域的话语,炮制了各种各样的谣言误导了一批又一批开始接受教育的学生。
就比如,在早些年前传播的很广的夏令营里的“负重搬运工”;一个十岁的孩子,负重40公斤,跑十公里。真不知道这是哪位天才作者写的故事,但也无法否认,故事很有市场。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总有人会失去思考的大脑,会对那素未谋面的地方心存向往,会羡慕那被神话的完全不存在的世界。
他们会信无可厚非,我们虽然可以质疑他们的认知水平,但绝对没有资格质疑他们生而为人最为朴素的情感,对于能发到网上的东西,他们始终坚信不疑。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又怎能想到一个面向公众的媒体竟会如此公然造谣。这难道就不是一种权力的滥用,是一种霸凌吗?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下水道里的油纸包小德子;香甜的有毒气体;刷碗的七遍马桶饮用水;考试试卷背面的标准答案;甚至是地铁上的看书群体;地铁多买几张票的仁义之士等等等等。
他们利用自己在传播学的权力,将朴素的绝大部分人的智商按在地下摩擦,公然往他们嘴里灌屎。
李彪也曾深受其害,不过随着学识的增加,他逐渐解毒并免疫。但其他人呢?如果始终都无法解毒,那毒将伴随他们一生,毒患无穷!
但现在这样的乱象该结束了。
颜斌以身作则带头冲锋,他仅是将那些媒体曾经发布过的文章复制粘贴便让他们无所遁形,丑恶的嘴脸暴露无疑,险恶的用心天下皆知。
那些家伙堪比下水道里的老鼠,茅坑里的蛆虫是见不得阳光的,只要得到全社会的围观,所有的谎言都会不攻自破。即使他们可能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但以后他们的任何文章和发言都将受到全社会的监督和审视。
颜斌很快便再次发文邀请全社会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权力的滥用。
这次回答问题的主体则是学生,他们深刻探讨,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达成了普遍共识。
毫无疑问,权力会被自媒体滥用,原因虽然是他们的作品或标题很有吸引力和倾向性,但本质上还是普罗大众对于事情真伪的判断能力太过薄弱。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速的加快,每个人接受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而能够被流量青睐的话题恰恰是碎片化的不实信息,这又涉及到了传播学的深层逻辑,而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唯有提高甄别事情真伪的能力。
当然,自媒体们也应该自我反省,虚假信息的传播,他们负主要责任,自媒体时代,要让所有人都博学多才并不现实,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