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子,你胡说什么,不行。”这时谭兰听到立马拒绝。
张大头看着谭兰怒吼道:“你给我闭嘴。”
都怪这婆娘,叫她平时不要太偏心,这下好了吧,闹到兄弟阋墙,当然自己也错了,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这一下把谭兰彻底的唬住了,生活几十年的老伴,什么品性还是了解的。
别看平时家里自己说一无二的,但真正做主的是张大头,只是平时不理事惯了,让谭兰都忘了。
这时村里一些老一辈的老人也过来了,大队长见状就开始赶人。
“都聚在这里干嘛,不要干活了,都赶紧回去。”大队长发话了,大家不敢再留下来,怕下次农忙的时候,有自个好受的,这都是有经验的。
院子的门被关上了,林骁辰站在自己老丈人旁边。是以高中文化等下要写分家字据证明,被大队长留了下来。
张大头见人来的差不多了,抽了一口烟“呼”,缓缓道:“大队长,我记得后山脚下有两间没人住的草屋,附近地基面积加起来大约7分左右,我出钱买下来,给大柱一家住。”
大队长闻言想了一下:“行吧,那地方给20块就得了。”
得到回应后,张大头又继续道:“家里其他的该分的分了,每年给我们夫妻俩人一起要脱壳的40斤细粮,还有200斤粗粮,6块钱和两双鞋。
平时逢年过节看着给2斤粗粮。我们夫妻到干不动的时候多加三分之一,两家都一样。”
张大头说完又“呼呼”抽了一口烟。
“不行,太少了,我不答应。”谭兰听完立马跳脚反驳道。
“我这是和你说,不是和你商量,立马去把钱票拿出来,我知道多少,快点。”张大头瞪了一眼谭兰。
没法子的谭兰也只能转身进了屋子里,心想死老头子应该不知道另一笔100元,这可是她平时一点一点藏放一边的,一会就只拿明面的钱,赌剩下的张大头不知道。
没多久,谭兰就拿着一个木盒子出来。
张大头接过来数了数,发现和自己知道的没有什么出入。
数完钱票,张大头又猛吸了口烟“呼”的一声道:
“这里是222块2毛2厘,老大老二每家65元,剩下的是我们夫妻俩,后山的草屋20块用我们夫妻这里的钱出了。
肉票4两,布料4尺,糖票半斤,火柴票2盒,盐票1斤,糕点票1斤
家里两只鸡这些都分两份。碗筷按人数分,家里菜碟不多分2个给老二。
桌子就一个补3块钱给老二就不分了,凳子分两条给老二。
玉米面20斤,大米3斤,番薯50斤,玉米粒30斤,鸡蛋18个,这些分三份,一份是给我们夫妻俩的。”张老头说着停了一下,又抽了一烟。
“一个菜刀给老二,一个砍柴刀给老大;大锄头给老大,小锄头给老二。
家里的铁锅留给我们夫妻俩和老大一家用,那个砂锅给老二。”
张大头说完再次狠狠吸了一口烟,想到老大一家应该对菜刀有阴影了,就这样分吧。
就这样屋里的床,罩被,衣服鞋子还有篮子背篓,柴火,自留地的菜等都分得清清楚楚。
“大队长,村书记,这次的粮食还没分下来,能否辛苦把老二一家的划出去给他们。”张大头对着大队长他们抱歉道。
还能怎么样,大队长本来打算后天分粮的,得了今天回去重新算吧。
旁边谭兰和张大梁夫妻张了张嘴,最后也不敢说什么。
张军表示没问题:“可以,今晚就弄好。”
张大头看着张大柱夫妻俩,问道:“老二,你们看还有哪里漏的。”
“没有了爹,这样就很好。”从来都没有这样好过,张大柱低着头心里酸酸的。
李小青思索了一下,看着张大头说道:“爹,等过几天分了粮,我们先把一半粮给你送过来可以不。”
“不行,不能欠,要给齐。”谭兰听到不答应。
张大头骂谭兰:“你闭嘴,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接着又对着李小青回道:“可以老二家的,先给一半,后一半年底分粮再给齐。”
“谢谢爹,我们过几天给一半粮和6块钱,另一半粮和鞋子我们年底给齐您们。”张大柱反应补充道。
“好了,看大家都没意见了,就这样吧。”这时一个老头道,此人名叫张青山,算是张大头的堂爷,已经92岁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