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交公粮九月分口粮(阳历)
次日,粮仓旁,晒谷场。
天微亮,晒谷场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喧闹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今天正是分粮的日子,家家户户天还没亮就早早起床煮饭。
吃完饭几乎全家出动,除了手脚不利索,有事耽误的,其他全部人都来了。
以一两家,或者两三家扎堆在一起,每家拿着麻布袋,篮子,扁担,背篼,有条件的还有公鸡车等。
林骁辰家自然和自己老丈人一家在一块,旁边还有张大柱一家。
大家有的坐在自己带的简易矮凳子,就一块木板和三个小木头用钉子搭建的,只要有钉子,家家户户都能自己动手。
没有带凳子的就把麻布袋铺在地上坐着,更有的直接一屁股坐到地上。
今早林骁辰给小石头五色背袋里装了几颗硬糖,两把瓜子和一把花生。
还用绿色军用水壶装了一壶温开水,往背篼里装上麻布袋,绳子,篮子,还有两个矮腿小凳子。
招呼隔壁张大柱一家,一起跟着人群浩浩荡荡往晒谷场走。
张翠瞧着不远的李小青一家,问道“哎,大柱家的,你那边现在怎么样了。”
李小青神情有些愉悦:“婶子,现在很好了,大柱这两天去镇上把急要的该买的都买了,菜园我娘几个也收拾差不多了。”
“嗯,慢慢来,小妹她们就住你们旁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两家可以串串门,就抬脚的时间。”张翠附和道。
李小青笑道:“婶子,会的,你们几家都是好的,以后宝珍她们过来她们姑姑家,还能像之前那样和大丫她们玩。”
之前还没分家时,两家就是邻居,张大丫她们去割猪草或者去后山捡蘑菇都时常一起去。
村里有座山,分两部分叫后山和老山,整个大山是位置处于村尾。
村尾目前林骁辰,张大柱还有几户零零散散住着。
从村尾出发中途还经过庄稼,走大概1公里多就走到后山脚下。
整个山的前边四分之一部分是后山,再过去深处里面会用绳子系上木板块就是老山。
系木板块边缘一大排的地方,村里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把附近的树丛清理掉,以防生长。
所以大家如果看到木板,附近又是空空的,就知道不能再进去了。
没过多久,粮仓的大门打开了,正是大队长等几个村干部。
“让让,都让让,还想不想分粮了。说你呢陈狗子下来。”大队长双手捂成喇叭型,对着晒谷场大声呼喊道:“静一静,都静一静,别说话了。”
陈大面带怒意对着旁边张军道:“去去去,每回都这样,军子,你去屋里面用喇叭喊一下,再不安静下来就不分了,什么时候安静就什么时候再分。”
“好的,这群混蛋,每次都要喊一下才行。”张军说着也生气往屋里走。
嘶嘶嘶嘶的声音,晒谷场上人沸声顿时熄了火,说话噪音似乎在一瞬间消失。
只剩嘶嘶声在响,这时喇叭里面响起一道声音。
“吵,吵吵,再吵吵,还想不想分粮了,不想就继续说下去。
每次都来这么回,就你们脸大,就你们事多。
能分多少量你们心里没点数么,都给我自觉排好,从多到少排着,怕你们少数的先领了丢人!
十分钟内!赶紧的,开喇叭不要电的啊。”喇叭里张军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了,大家都井然有序排着,就算错了也就差一两个排位。
就是觉着没有用喇叭喊一下,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所以喇叭一喊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停了下来,就是有说话的也是小声训一旁的小孩要安静下来。
见大家都安静下来,村里的干部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准备着。
首先第一岗位处是负责(社员劳动工分登记簿),第二是负责钱和票据,第三大处粮食区。
“第一位;陈大发。过来确认一下上半年的工分,人口22位,对上就签名。”
第一处是王计分员,旁边还坐着大队长陈大。
“对上的,谢谢大队长,谢谢计分员。”
一个50多快60岁的大汉看了本子上的数量,确认没问题签上自己的名字后,就往第二区走。
“陈大发,按照这次的分值细粮30,粗粮70,还有剩320钱和若干票据,没问题就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