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柴的模样。
他之前每日都会山上打柴,王家人早就习惯了。
不过这几日沈宣上山,却并不是去捡柴禾,而是偷偷去山上赚钱的。
只见沈宣走到一条无人的小溪边,便蹲下身子在溪边的草丛与石头上翻找起来。
这些溪流附近的地方都长有螺蛳,特别是现在刚刚快要入秋,正是螺蛳最肥美的时候。
螺蛳这种东西,肉少味儿腥,需要用重口味的调料烹调。
调料价高,村里人舍不得多用,做出的螺蛳不好吃,因此也没什么人会特地来溪边捡螺蛳吃。
不过村里人不爱吃,不代表城里有钱的老爷们不爱吃。
沈宣小的时候,沈国公府里宴请客人,也是会准备酿螺蛳这道菜的。
城里的酒楼里,炒螺蛳更是一道出名的下酒菜,一道可以卖得上二十文钱,与猪肉也差不多价格了。
不一会儿,沈宣见背篓装的差不多满了,便在背篓里装了一些水,再拿几片叶子盖住螺蛳,朝着山下的官道走去。
沈宣穿越过来的第二日,便发现官道上经常会有城里酒楼下来的采买。
从村里进城,若是徒步需要走整整一天。但这些采买都是驾着马车,在村庄中往来收菜就十分方便。
因此官道边经常也会有一些机灵的农户,将山里打的野鸡野兔或是蔬菜拿出来卖。采买直接在路边就收了,也比去村子里一户户问更加方便。
发现了这个门道以后,沈宣就每日摸了螺蛳拿到官道上卖。
这些螺蛳送去酒楼,少说也能出十道菜。沈宣也不贪心,以一百文一篓的价格就便宜卖了。
那些采买见收回去的螺蛳卖得不错,利润也颇丰,这几日便每日都有人过来收。
沈宣在路边等了一会儿,果然就有酒楼的采买马车靠边停下,问他将那一篓螺蛳全都买下了。
沈宣拿到钱后,便掏出一块布包好放进了袖袋。
袖袋里装着他这几日穿越以后赚得的全部收入。除开他买柴花用掉的,一共还剩二百九十多文,沉甸甸的。
沈宣揣着这些钱,走到官道旁一个卖柴的农户那里,花两文买下了一捆柴禾。
这几日他每天都会买上一捆柴回家,也免得被王家人看出端倪。
背上柴后,他想了想,又找到一个卖野鸡的猎户,咬咬牙花二十文买下了一只野鸡和一窝鸟蛋。
林叶伤的那么重,不吃些营养的怕是不行。沈宣虽然心疼,但活人还是比钱重要,这钱花了也就花了。
沈宣最后又花十文钱买了一袋玉米面,才和往常一样回了沈家。
他先去茅草屋后面的稻草堆里把吃的藏好,然后才将柴禾背到厨房后面摆好。
“马上要入秋了,记得每日多打些柴禾。”大房李氏点了点角落的柴堆,对沈宣说道。
沈宣点点头,装出一副似懂非懂的迷茫神色。李氏看他那样,便不耐烦的摆摆手道:“吃午饭去吧”。
她心想沈宣这么傻,也不知他到底听懂了没有。
沈宣这时才回到厨房,果然王家人已经吃过了午饭。这次倒是给他留了一碗菜粥,瞧着没甚油水,但也勉强能饱腹,
沈宣把那碗菜粥分成两碗,一口气喝了一碗,剩下的准备带回去给林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