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臣子该想的么地?
改变大隋现状,强大大隋,强化皇室力量,这才是一个臣子的本分。
单凭靠山王一人支撑大隋皇室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大隋的改革。
除非有绝对的实力碾压世家门阀和宗门的力量才行。
如果朱由校全力扶持大隋,支持大隋。
降低丹药的价格交易,减轻大隋皇室经济负担,大隋解决自身问题,仍有一丝希望
朱由校在船上,便已制定了夺取大隋的计划。
现在是经济侵略,打压大隋世家门阀和宗门的经济体系。
随后便是大明的武力进驻大隋。
没有强有力的强者坐镇大隋,朱由校不会相信大隋那些既得利益体会甘心丢掉自身利益。
反正大明和大隋贸易,那是两国首脑制定下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大义上站得住脚,杨广有大义,朱由校有实力。
双方合作,是合作共赢。
朱由校需要拉升大明经济,杨广需要朱由校的外力解决自身内部冲突。
自己解决不了,直接打包让朱由校来帮忙。
杨广要求签订一份属于两国皇室间的合作协议或者战略联盟。
这个要求被朱由校直接拒绝,现在的大隋已是一条破船,随时都要沉。
大明吃多了才会这样做,何必给自己增加负担。
没有大隋皇室和世家门阀以及宗门对抗,就无法实现大明消耗大隋内部元气的目的。
大明将来只需要一个进入大隋的借口,站得住脚即可。
是未来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左右彻底吞并隋州之目的。
可不是让大隋彻底强盛起来,这不是朱由校想要的结果。
“我们应该相信杨广能为我们铺好路。”
左千户不解地看着朱由校道:“为什么?”
朱由校冷笑道:“杨广已经没有选择,除了朕能帮忙,其余的邻国都不会这样做。”
现在朱由校就是吃定了杨广只能选择他。
这是朱由校的信心,也是大隋国情决定杨广的态度。
除非杨广不愿雄起,不愿大隋延续下去。
明知前面有毒药,杨广都要上前拿起来喝了。
大明是诸国中表现最为出色。
国力一年胜过一年。
以前强者是大明最大的弱点,如今大明已有斩杀神通境的底蕴。
放在唐州、隋州、宋州和明州,都已是非常强的存在。
金州、蛮州和荒州属于异族地盘。
里面的强者更不好判断,没有谁能猜到其他国家真正底蕴。
都只是一个表现,都在互相试探。
大明是被后金和瓦剌试探出来,大明底蕴更是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殆尽。
倘非朱由校强势崛起,大明现在的日子不会比大隋好过,都是难兄难弟。
显然杨广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觉得大明都能在快要死的阶段崛起。
大隋也有拯救的价值。
大隋要是不赌一把,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一个帝王,杨广不可能卑躬屈膝的活着,死是一定的。
既然都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已经是个光脚的人了。
还有什么不敢赌的呢?
大隋的世家门阀和宗门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杨广。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幸灾乐祸道:“现在宗门和世家门阀都后悔出手早了。”
“尤其佛门过于自负,以为拿捏大明轻而易举。”
“如今她们都在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白道领袖地位的动摇,才是佛门最大的危机。”
佛门现在丢了和氏璧,等于断了掌控大隋的命运。
没有和氏璧作为大义,扶持起来的世家门阀, 一样属于乱臣贼子。
当然,杨广要给力,重塑大隋在百姓心目中的正统地位。
必须改善民生,发展自身御林军的培养。
方有扭转大隋颓势。
左千户听着心里倒吸了口冷气,心里为陛下的深谋远虑佩服得很。
反正他想不到这些深层次的东西。
难怪天子在大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三两下就把大明所有阻碍踢出去。
主要是明皇的手段高明,都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