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敏没有明说,这是忽必烈因思汉飞的死而故意的。
如今倒好,大明连出兵辽金两国的事儿都省了。
甚至还为两国节省了大量的兵力,用于宋元两国的战场上。
忽必烈的一个赌气,直接让大元和大宋承担起来两国的军事主力。
理性上忽必烈是感情用事,输给了明皇了。
赵佶对忽必烈都不满了。
觉得忽必烈也没有想象中的理智,也是个二杆子。
在面对国事上,不能感情用事,偏偏忽必烈干了。
气得赵佶直骂娘。
现在大宋的压力极大,士大夫已经开始惦记上赵佶偷偷训练出来的三十万御林军。
可惜到现在为止,赵佶都没有松口。
这支三十御林军可是赵佶砸锅卖铁训练出来的,更是他的心头肉。
怎么可能现在就拿出来,除非遇到了灭国危机,否则赵佶打死也不会同意。
这一次大宋的军事统帅是岳飞,可见赵佶也是用心了。
一直以来,岳飞都遭到打压,实在是岳飞的军事能力过于出色。
并且岳飞还是神通境强者,是个武道天才。
手握百万大军, 一直是赵佶的心头病。
扶持岳飞,是为了打压杨家军,如今岳家军也强大起来,更甚杨家军。
赵佶只能维持一个平衡。
目前岳飞是统帅,主攻金国,杨家军是杨老令公主攻辽国。
大宋如果不是文人天下,只怕大宋的军力不会输给大元。
士大夫为了压制大宋军将,竟然对辽金割地、纳贡和求和。
大宋的逼脸都被士大夫丢尽,但士大夫却高唱大宋的仁义和和平。
文人的不要脸,在大宋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由校看到大元和大宋两国发兵辽金两国,不由感慨道:
“太可惜了,大宋士大夫人要是不压制武将,大宋一定是个地区霸主。”
海瑞鄙视道:“做大宋的将军憋屈啊……”
海瑞鄙视得到了所有武将的附和。
大明本来也已经走了大宋的文人统兵的路子。
不过朱由校的出世,直接扭转了这个不利局面。
如今大明文武分治,各司其职。
文官不干预武官,武官不干预文官。
走的是军人不干政,文人不干预军务的原则。
这已经写进了大明宪法里面,列为不可动摇的国策。
算是另类的大明祖训。
只是朱由校还活着,所以才没有这样称呼。
于谦笑道:“是啊,国策要有长远的利益,短视都会导致国家厄难。”
他是深有体会的人,如今也非常珍惜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
虽然没有进内阁,但他已经属于军方体系,不再属于文官体系。
即便是文官,那也是文职军人。
早已脱离文官集团。
朱由校霸气地说道:“不管他们怎么打,反正我大明的利益不容侵犯,不服就打。”
大明是低调,不等于大明愿意吃亏和妥协
“大周从来没有过问我们这些灵气稀薄的州,这是地域歧视。” 朱由校是真的有看不懂大周。
大周明明与大隋接壤,却从未与大隋来往。
如同冰雪里的寒梅,只能孤芳自赏。
其大周天子又是朱由校认识的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他不知道大周的战略是什么,也没有对外扩张。
这也是大隋为何打的天翻地覆也不担心大周出兵的原因。
实在是千年来,武瞾与李氏争夺唐州统治权胜利后,便保持了低调风。
从未对外发动过任何战争,也从未对大隋有过任何摩擦。
大隋在夺取天下后,第一个就与大周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其后两国便处于和平状态。
至今为止仍旧和平。
大周唯一的威胁来自北方的突厥人及其他异族。
主要精力也是在北方。
定州与大周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同样没有对唐州有任何觊觎。
诡异的平衡状态,让朱由校至今都没有看懂。
隐藏太深,对大周,大明是一片空白。
大隋和大宋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