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在许都,荀彧自会根据需要,定期安排朝会的时间。
在这件事上,荀彧虽心向汉帝,但并没有偏向汉帝。
荀彧认为,以目前外部局势,若能少一些内乱的话,自然更好。
那些老汉臣的德性,荀彧也有点看不惯。
当曹操一行人威风凛凛地踏入毓秀台时,朝中大臣们早已整齐地分列两旁。
大臣们看向曹操的目光,可谓是形形色色。
有的人饱含敬畏。
有的人堆满谄媚。
还有的人在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丝怨恨。
曹操脸上挂着微笑,目光如炬,不紧不慢地将众人一一扫视。
但凡与曹操目光交汇之人,无不赶忙恭敬地拱手低头,不敢与他对视。
曹操对这种众人皆服的感觉十分享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道:“怎么,人又少了几个啊?”
“孔融、耿纪、金祎、韦晃那几个家伙呢?莫不是又躲在家里琢磨着怎么算计本司空了?”
曹操提及的这几人,在上次朝会时,提出要新设羽林卫来保障皇宫安全。
曹操一听就火了。
特么的!
老子数万大军就驻扎在许昌城外,这城内能有什么危险?
你们这么做,摆明了就是想防着我曹操呗!
于是,曹操毫不留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对这几人一顿痛骂。
耿纪被骂得满脸通红,又羞又恼,忍不住回嘴顶撞了曹操几句。
曹操顿时怒从心头起,抬手就是几巴掌。
耿纪被打得满嘴是血,半口牙齿都掉了。
可曹操还不解气,喝令手下将耿纪丢进天牢关了三天。
三日后,耿纪从天牢出来,丢了半条命不说,还被人通了后门。
耿纪重伤加羞愤之下,回家便一病不起了。
当曹操得知耿纪没几天好活了,不由得哈哈大笑,心里畅快极了。
在曹操看来,耿纪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在原史中,这家伙就纠结了一帮人反抗‘曹操’。
从而引发了许都内乱,害得数千人受牵连被杀。
众汉臣听了曹操的嘲讽,虽心中愤怒,却都敢怒不敢言。
唯有蔡邕上前,恭敬地拱手道:“禀曹司空,那几人今日托人送来病假条,说是在家养病。”
自大汉书院动工开建后,蔡邕就从老家赶来许都。
期间,曹操还特意找蔡邕品茗叙旧了一次。
次日的朝会上,曹操就举荐蔡邕担任司徒,位列三公,负责民众教化和监管大汉书院。
对于蔡邕这位亦师亦友,将来还极有可能成为自己老丈人的人,曹操还是很给面子的。
“哦,原来是请假了啊!”曹操微微一笑,看了蔡邕一眼,便没再多说什么。
就在这时,
“陛下有旨,宣百官入朝!”
一名内侍站在议事厅门口,扯着尖细的嗓子高声唱喝。
这突如其来的尖锐声音,把曹操吓了一跳。
曹操眉头紧皱,满脸的厌恶之色。
他是真受不了这种娘娘腔的声音。
曹操已经打定了主意,等将来自己成就霸业后,宫内绝不能再用太监。
实在不行,就全用宫女,哪怕年纪大些也无妨。
曹操迈着虎步,昂首阔步地朝毓秀台议事大厅走去。
荀彧、郭嘉、程昱、曹洪、曹仁等人,紧跟在他身后。
伏完、杨允、蔡邕为首的一众老臣,则自成一列,缓缓朝大厅内迈进。
面积不大的议事厅里,很快就挤满了近百人,还有一些人只能站在外面。
“陛下万寿无疆!”
众文臣武将整齐地跪地参拜。
“众卿平身!”
刘协有气无力地抬手。
“谢陛下!”
众人齐声低头致谢。
唯有曹操,抬头直直地朝正前方的龙椅望去。
刘协头戴九珠冠冕,身着明黄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
远远看去,倒也有几分皇帝的威严。
可他那躲闪的眼神,以及不知该放在哪里的双手,却暴露了内心的怯懦与不安。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