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了一家布店,摸了摸那些光滑的布料 ,想了想,虽然这个时代有好多限制,好些人的思想都是做积极分子,努力奉献,越穷越光荣。
但总有一些人歪曲事实,看不得别人过的好,但是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性。
普遍大都穷困潦倒,你只要短时间多吃几次肉,在那些贫困者眼中就会出现羡慕,嫉妒的眼神,
稍微不注意,你就会被冠上为富不仁的地主,资本家称号,
虽然本质不同,但不妨碍别人这么偷偷的说你,凭什么我家天天窝窝头,咸菜疙瘩,玉米糊糊,他家天天吃肉。
大家都是工人阶级工人家属,凭什么你家过的比我家好。
这就是一些底层老百姓当中偶尔出现的害虫。
比如贾张氏,凭什么你家吃好的不给我送点。自己没本事,好吃懒做,胡搅蛮缠,不事生产,又嫉妒别人过的比自己好。
尤其现时期北京城内住房紧张,外来的工人,都等着福利分房,北京城内的老百姓更不愿意自己建房子了,
房子以后都分配了,谁没事浪费钱去自己建造房子。
所以,租房的,等分房的,大家都住在一起,往往一个院子可以住着十来户人家基本都是常事。
因为缺房的原因,一家两三代人住在一间房里更是稀疏平常。
平均下来,这个时期的老百姓住宿面积每人只有三四平方,大家都挤在一起生活。
国家成立没两年,各个地方建设,工厂成立,设备采购都需要大笔资金,这个时期政府也没钱。
所以鼓励大家自己建房。北京城内因为战乱,破坏,有好多倒塌的,没法住人的房屋,都需要修缮,
但老百姓兜里能有几个钱。尤其进工厂后,免费分房,大家更是不愿意自己建房子了。
傻柱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买了十尺做内衣的布料,穿到里面也不显眼,十尺普通布料,两件同款式同颜色的普通成衣。
一次买一点,存起来,以后慢慢用。现在不多买点,等过几年公私合营后,想买布料都是痴心妄想了,
到那时候就需要布票了,一家子人口多的想买布料做衣服,就得找别人换够买布的票据,才可以做身新衣服。
往往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都只做老大的一身衣服,老大的衣服,穿破了。
旧了,小了,穿给老二穿,老二穿小了,再给老三穿,衣服上补丁缝补丁。
在乡下全家一身衣服的大有人在,谁出家门,谁就有衣服的使用权,想想就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