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老樟树上俯瞰,他发现西北方向的山竹丛中似乎隐藏着一条蜿蜒的小道,通往未知的深处。心中涌起一股冒险的冲动,他决定沿着小道探索。
他站在树上,远远地望向四周,目光落在了那片烟雾缭绕的远方。突然间,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村民们忙碌着。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看到了一个古代的世外桃源,但又害怕这只是一个幻觉。
老樟树西南方向是一条银白色的大河,烟波浩渺,位置倒与以前学校南边的小河差不多,但河没这么宽啊!记得小学南边的小河最宽处也就四五米,最深入也不过两米,是村里主要的灌溉水渠,当年可没少在河里扑腾,不知道被老师抓过多少次,光着屁股与同学一起被罚站在操场都有过。
虽然没有望远镜,但居高临下的视野依然让他感慨万千。老樟树西南的大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银光,仿佛一条巨大的玉带蜿蜒在大地之上。
河对岸的森林,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随风涌起层层绿浪,而镶嵌其中的山塘湖泊,则如同一面面镜子,反射着天空的湛蓝和树木的翠绿。
向西望去,丛林深处仿佛隐藏着未知的秘密,烟雾缭绕间,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向东是连绵的群山,山峰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而西北方向的山竹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为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一丝生机。
可现在这河得五、六十米宽吧,水面浩浩荡荡,向河南岸望去也不是连片的稻田,而是绿莽莽的森林中还镶嵌着几面银镜,反映着银色的光芒,应该是几个山塘湖泊。
顺着大河向西望去,入眼都是丛林,远近不见人烟,四处烟雾渺渺。
向东还是群山苍莽,郁郁葱葱的。
而西北方向不远处,还发现了几丛山竹;而远处只有雾霭蒙蒙,若隐若现有大山横卧,难寻真容。
没有一点迹象这地方是自已老家,当年的卓山村小所在地——卓家棋坪山。
卓家棋坪山宛如一颗镶嵌在卓姓六村心脏处的璀璨明珠,它那并不高耸的山型,仿佛是大自然不经意间雕琢而成的艺术品,虽不巍峨却独具韵味。这片地域虽称不上广袤无垠,但对于卓姓六村来说,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那个久远的解放前时期,这里就已然成为了卓家晾晒稻谷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生活的痕迹。
登上山顶,那平坦如镜的地形仿若一块巨大的棋盘展现在眼前,呈现出规整的方形,南北之间的狭窄与东西方向的宽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天地间特意设定的奇妙布局。其面积之大,足足抵得上一个半标准足球场,那广阔的空间仿佛能容纳下无尽的故事与梦想,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和卓家的辉煌。在这里,微风轻拂,阳光倾洒,仿佛时光都在此驻足,让人不禁沉醉其中,遐想连连。
解放后在这里建了卓山小学,后来卓山村委、卓山卫生所、卓山代销点等公共设施都先后在这里落基,在八、九十年代小学操场是卓山子弟练习自行车的所在地,很是热闹过几年。
据村里老人讲棋坪山风水非常好,是难得的玉带围腰地形,是方圆几十里难寻的阴基地貌,只是可惜土层太薄,两锄下去就是红斑岩,红斑岩是南方一种常见土层,有“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浓”之称,起不了墓穴,实在挖不动啊,而且盖房子建村子,也不行,土层太薄种不了地,村民生活不便,后来就成了村小所在地。
卓青麟又顺手在树上掏到了两个鸟窝,白捡拾了两个鸟蛋,顺着树干滑落到树洞处,与女儿汇合。
“北面有人家,你吃点东西,我去弄根竹棍,你在这个鸟窝里藏好,有事就吹小喇叭,若鸟回窝来了,你用这村枝驱赶一下,我马上就回来。”
卓青麟为打消女儿的顾虑说道,从一边树干上掰了一根树枝随手放在了鸟窝边上。用奶瓶给女儿冲了半袋奶粉,自己也用瓶盖抿了一小口,敲了一个鸟蛋倒进了口里,就顺着树干滑落了下去。
卓青麟心中暗自思忖,既然东边是难以逾越的大山,西南又被河水所阻,那便只能选择沿着河道往北去探寻出路了。
他深知此路或许艰难险阻重重,但心中却有着一股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找到可以前行的方向,哪怕只是一丝希望。
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茂密的乔木丛,他犹如一只敏捷的猎豹般朝着几丛山竹奔去。那几丛山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他准备的礼物一般。
当他顺利抵达山竹边上时,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