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族群,又有着另外一个称呼——濮人。正因如此,原本叫做僰人村的地方也随之更名为濮坑村。它作为剑门村下属的第四个村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卓山阵营,犹如搭上了一辆勇往直前的战车。
濮坑村所进行的主要交易货品包括铜饼、铜锭,还有那些来自崖底的独特特产:如地底药材、珍稀矿石等等。此外,山洞崖壁上生长着各式各样的蘑菇也是他们的重要物产之一。
在地底那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种植蘑菇成为了僰人们获取食物的关键途径之一。这些蘑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味道鲜美,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尽管濮坑村的僰人一族始终坚守着自身独有的特色文化,但在外却自称黎族。卓山对此并没有强求他们去改变自己原有的风俗习惯,只是希望他们能够逐步学习并使用汉语,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为顺畅便捷。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卓山还鼓励僰人积极参与到卓山的各项事务当中来。
而为了回报僰人的信任与合作,卓山方面则为他们提供了应有的保护和掩护措施。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双方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使得彼此的关系日益紧密,共同迈向繁荣发展的未来。
而且卓不凡同意由卓不和向僰人一族传授卓山基础武技,提升僰人战力;卓不凡也从僰人浦处习得攀山术、勾镰刀法等奇特武技,进一步丰富了卓山底蕴。
……
卓不凡秘密返回剑门村,周边各家各姓并无察觉,卓山内部也就几个话事人知晓,但也军心大定,各项举措更是稳步推进。
然而蔡氏眼见恐吓之举未能奏效,心中不禁恼怒万分,于是便妄图凭借自身势力来压制对方。放出狠话,表示要集结各方力量将卓山彻底夷为平地。不仅如此,还当真开始积极地筹备起来,着手组建一支多达五百人的庞大队伍。这支队伍规模浩大,人人装备精良、气势汹汹,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向卓山地界发起猛烈进攻的态势。
不过,尽管这一事件尚未真正付诸行动,但由于动静过大,已经闹得整个城镇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人们对这件事充满了好奇和担忧。但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蔡氏此举多半只是虚张声势而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很可能最终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无法真正实现所夸下的海口。毕竟想要推平卓山一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和困难,绝不是仅凭一时意气就能轻易达成的目标。
卓山地界随着卓不凡的回归,已逐渐恢复原有的生产生活状态,但各处警戒措施并未减弱,并还在西南方向进行了加强,以防蔡氏偷袭。
而在剑门村后山新建立的乡勇营已正式投入使用,已分批逐次将原来的巡猎队转职为乡勇,整编组建10支乡勇营,每支30人,现有2支剑士营,2支刀盾营,2支长枪营,1支校刀手,1支重斧手,1支猎弓手和1支毒驽手。
10支乡勇营转职成功后,已开始分批整训,强化战力,以应对当前局势。
而随着卓山乡勇营建筑的出现,在周边姓氏引发轩然大波,卓山竟然出现成建制的军队,这已超出了村落建筑范围,而求取乡勇营建筑图纸,就成了周边各家各姓当前的头等任务。
卓山乡勇营组建的信息自然也没能瞒得过蔡家的探子,而卓山也没想过要隐瞒,就这么大大方方地将十支乡勇营展示了出来,整编完成后,还在剑门村村口小广场举办了一次小型阅兵式,当十支乡勇营成建制出现时,所有卓山村民都沸腾了,而各家各姓惊讶得下巴都要掉地上了。
特别是头戴牛角盔,身披重甲的重斧手出现时,那步履铿锵,地动山摇的架式,30人走出了三千人的气势,也让领队卓绍西可是出尽了风头。
不过说实话,剑门村村口广场阅兵式,在卓青麟看来,比之原世界非洲小国的海盗阅兵式都不如,阵列不齐、服装不统一、形式也单一,但毕竟是第一次现世,多少还是有点火看点。
先是剑、刀、枪各2支乡勇向前,各展示了一番独有的攻杀战技,再就是校刀、重斧2支乡勇先后出场,来了个排队砍杀,气势倒是很足,但不太整齐;至于猎弓和毒驽两营,实话实说,有点拿不太出手,主要是缺少制式的强弓劲驽,只能用软弓和单弓凑数,至于说毒驽,估计是恐吓大于实际,驽身射程短,配点毒吓唬吓唬,真假不好说,毕竟毒可不比药便宜。
阅兵虽然简陋,但对周边村寨的压力,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