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卓山出兵压制蔡氏。
可是卓家内里也慌,没人能指挥300人的军阵啊,是真不会啊。
但不出兵压制,是不行了,若是胡家突然怂了,老蔡家趁势而起,那卓家也得坐蜡。
问题是,卓家无统兵之才,这事还不能让外人知道,要被蔡家知道了,还不得跟胡家一样,被按着头揍。
卓家最后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指挥300人不行,那指挥30人总可以吧,乱战乱打,分兵前往卓蔡边界的火炉山,在山中设伏,守住两家边界,派出小股人员向蔡家方向渗透,骚扰恐吓大蔡村。
只要卓山的队伍,不出火炉山,蔡家的百人以上军阵就施展不开,那蔡家就拿卓山各支乡勇营没办法。
卓山一出兵,老蔡家也慌了,300乡勇啊,这要冲进大蔡村,一定能把大蔡村给平了。
卓山这把围魏救赵,直捅到了老蔡家的腰眼上,跟胡家打,老蔡家有优势,毕竟是丘陵平原;但然后呢,若卓家直攻大蔡村,就算不占领,洗劫一番,那老蔡家都不要活了。
这500人可是老蔡家的根本,要是被胡、卓两家给包圆了,那蔡氏在整个大隅地区,都得出问题,老蔡家也赌不起,也不敢赌啊,气得蔡阳在那直骂娘,只能缓缓退兵。
还向各方派出使者,请求调和,这把老蔡家认了,向卓山提出以赌斗方式,结束两家对峙。
卓山一招围魏救赵,捅了老蔡家的腰眼,直让蔡阳怒喝难平。
卓蔡两家积怨不浅,但比之胡蔡两家不死不休的局面,似乎还有缓和的可能,故和卓家在边界火炉山的出击,基本为佯攻,并未对蔡家造成太大的伤害,但这种凝而不现的态式,却更让蔡氏担忧,也更为恼火。
当卓、胡两家收到周家使者愿出面调平三家冲突时,卓、胡两家均放缓了攻势,双方均没有能力一把吃掉蔡氏,故而都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几家决定10天后,在周、蔡、胡三家边界的一个不知名荒山野丘举行会盟,到时各方可邀请周边氏族观礼。
地点为何定在周、蔡、胡三家边界,是因为胡、蔡两家均不敢远离,而周家在西部力量空白,可借道卓氏,卓山不怕后路被断之危。
三家决定举办荒丘会盟的决定后,就各自通报四方,邀请助拳高手,以壮已方声势,并且三方约定,每家带人不得超过百人。
而卓家倒也没啥太大意见,卓家战利品早已吃进了肚,谈判桌上是不可能吐出来的,最多也就是打个嘴炮,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