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着鼓舞士气,并组织起剩下的兵力抵御流寇的进攻。
这位头领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指挥才能,带领着手下成功地抵挡住了流寇的第一波凶猛攻势。然而,还未等他们喘口气,令人震惊的一幕再次出现。只见一群群流寇每人背着一大捆芦苇,浩浩荡荡地从村口经过。他们并没有停留攻击东周村,而是径直朝着周原村奔去。
目睹此景,东周村的现场人员全都被吓得瑟瑟发抖。他们心里明白,流寇此举意味着周原村即将面临灭顶之灾。而一旦周原村沦陷,那么东周村也必将难以幸免。此刻,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影,仿佛末日已然降临。
东周村此时的状况可谓是岌岌可危,村里仅仅剩下四百多名强壮的男子以及不到八百名健壮的妇人。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他们根本不敢轻易地踏出村子去迎敌作战。毕竟,如果真的带着这样一群妇女上阵杀敌,那无疑会极大地激发起流寇们的斗志,这无异于白白送命。
这场战争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结局已经显而易见了。周氏升乡注定要失败,因为有三千多名凶残的流寇正在围攻仅有不到六百名壮丁负责守卫的周原村。
城池被攻破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唯一存在变数的就是最终会有多少人死在这场浩劫之中。倘若东周村和周原村都不幸被流寇攻克,那么整个周家也就完蛋了。周家全族将近五千人口,不是惨遭杀戮,就是会彻底沦为任人驱使的奴隶,从此失去自由与尊严。
然而,周氏家族的当家人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果断和决绝。他深知形势紧迫,刻不容缓,于是毫不犹豫地派遣出最为精锐的人手,兵分两路:一路向北奔赴卓山求救,另一路则向南前往胡氏求助。
至于大蔡乡,虽然也是一个可能的援兵来源,但由于距离实在太过遥远,即便派人前去请求援助,等到蔡家的援兵赶到之时,恐怕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而就在周氏族人焦急等待外援的时候,北边的卓山方面率先传来了消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未等周氏派去的求援之人抵达卓山,卓不和便毅然率领众人主动出击了。
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海面,寒风呼啸着吹过,掀起阵阵波涛。卓不和站在为首的渔船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那座若隐若现的芦心岛。
他身后紧跟着 12 艘渔船和 5 艘略显拥挤的平沙运输船。这些船只承载着近四百名勇敢无畏的战士,他们有的是经验丰富的渔夫,有的则是刚刚从普通民众中转职而来的正卒,但此刻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
随着卓不和一声令下,船队如离弦之箭般破浪前行。尽管海面上风浪颇大,但对于像卓不和这样的水上老手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便顺利抵达了芦心岛。
岛上的留守流寇们显然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突然的袭击,当他们看到卓不和率领的大队人马冲杀过来时,顿时乱作一团。而这支流寇部队的首领也不过只是个三流水平的水手罢了,面对卓不和等人凌厉的攻势,仅仅一个照面便被劈飞到一旁,其余流寇更是毫无还手之力,纷纷束手就擒。
卓不和迅速控制住局面后,开始对俘虏进行审讯。很快,他便得到了重要情报:原来这群流寇此次出动了 12 艘中型运输船,目的是要去偷袭北周村!而且更让卓不和兴奋不已的是,据俘虏交代,每艘中型运输船竟然能够容纳足足一百人!想到这里,卓不和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没有丝毫犹豫,卓不和立刻带领着 5 艘平沙运输船以及二百来名刚刚完成转职的正卒,马不停蹄地朝着北周村疾驰而去。当他们终于赶到目的地时,果然发现那 12 艘中型运输船静静地停靠在北周村那个已经残破不堪、仅剩几块木板的码头上。
卓不和率领众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冲锋,那留守的 50 名流寇见状,顿时吓得面无人色,纷纷跪地求饶。这 50 名流寇竟无一人敢反抗,乖乖地连人带船全都投降了。
卓不和见此情形,当机立断做出部署。他迅速安排 50 命手下押送着 30 名流寇以及他们所驾驶的船只前往芦心岛。
就在同一时间,留守在芦心岛的卓山部众们同样忙得热火朝天。他们犹如一群嗅觉灵敏的猎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四处仔细地搜寻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他们竟然成功地解救出了五六百名身陷困境的女子。这些女子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透露出对生的渴望与感激之情。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