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感谢卓家众兄弟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拯救我周氏一族于水火之中!我周潜在此代表周家老弱妇孺向卓家叩头致谢,以报救命之恩呐!”话音未落,周氏家主周潜便急匆匆地从冰墙上一跃而下,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卓不凡面前,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
“周家主快快请起,您实在是太客气啦!”卓不凡见状,赶忙伸出双手用力扶住已然下跪的周氏家主。
他心里很清楚,根据卓氏家族所搜集到的详尽情报来看,这位周氏家主周潜绝非等闲之辈。想当年,周潜乃是堂堂北宋时期的进士出身,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自不必说。而且在北宋那个年代,周氏一门更是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可谓名噪一时。
而且此次升乡之战,对于周氏而言,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原本他们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令人意想不到——他们竟然败在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上。
或许这便是那些文人统兵作战时所暴露出的弊病吧。虽然在宏观层面上,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的制定都可谓面面俱到,无懈可击;但由于缺乏对战场实际情况的深入考察和了解,以至于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方面出现了疏漏,从而给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正因如此,纵观整个宋朝时期,尽管其在对外战争中的胜负比例大致是胜多负少,但真正能够取得大规模胜利的战役却是寥寥无几。每一次眼看就要将敌军一举击溃之时,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让敌人侥幸逃脱,觅得一丝生机。
此时,周潜望着眼前那一群浑身伤痕累累、跪在周原村口的从东周村匆忙回援而来的周氏精壮子弟们,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夺眶而出。
他满脸泪痕地转身对着站在一旁的卓不凡哀求道:“卓兄啊,如今我们周家已然走到这般田地,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还恳请卓兄您高抬贵手,收留我等。从此以后,我们周氏一族定当全心全意效忠于卓氏家族,绝无二心!”说罢,周潜便要再次下跪行礼。
卓不凡见状,心中暗自一喜,但表面上却赶忙伸手扶住正欲跪下的周潜,并装作一脸关切地说道:“周兄何必如此客气呢?咱们两家世代相邻,本就应该相互扶持,同舟共济才是啊。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听到卓不凡这番话后,周潜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多谢主公收留之恩,拯救我周氏全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周某在此再次向主公叩头拜谢啦!”说完,周潜又恭恭敬敬地向着卓不凡拱手作揖,行了一个大礼。
卓不凡是一个性格豪爽直率的武者,他为人仗义疏财、行侠仗义,在江湖上颇有名望。当周家表示愿意归附时,卓不凡心中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气度。
起初,卓不凡客气地推辞了几句,表示自己受之有愧。然而,周家态度坚决,言辞恳切,最终卓不凡也不再矫情,欣然接受了他们的归附。就这样,卓山乡几乎没有耗费太多的力气,便如鲸鱼吞食一般,成功地吞并了周氏的四个村庄及其所属的三千余民众。
不仅如此,此次行动还俘虏了大量的流寇,再加上之前卓不凡从芦心岛解救出来的众多妇女和奴隶,仅仅一天的时间里,卓山乡的人口竟然足足增加了五千多人!这对于卓山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面对如此庞大的新增人口,卓不凡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决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周原村和西周村依旧交由周氏管理,毕竟这两个村子与周氏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南周村和遭受严重破坏的东周村,则由卓氏接管。
紧接着,卓不凡开始着手安排人事任命。他任命卓海叶担任南周村的村长,并派遣六十名身强体壮的卓氏子弟一同进驻该村。此外,他还从流寇俘虏当中挑选出四十名看起来较为老实本分的人,让他们前往南周村参加劳动改造。同时,卓不凡向这些俘虏许下承诺:只要他们能够尽心尽力地为卓氏效力满两年,便可获得平民身份。
至于东周村,卓不凡则任命卓士泉出任村长一职。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因为卓士泉能力出众,足以胜任;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周家如今的状况——其壮丁数量已经不足六百人,如果再次遭遇流寇侵袭,恐怕整个周家都难以保全。而距离芦花河较近的东周村显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交给卓氏来管理更为妥当。
经此一败,周氏一族可谓是遭受重创,曾经的心气已然荡然无存。从此以后,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老老实实地跟随卓家,以求生存和发展。而与卓氏联姻,似乎成为了无法回避的命运安排。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