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此以后,胡氏一族的地位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或许还有人会对胡氏一族抱有轻视之心,仅仅将他们视为普通的村级势力,但如今,这种想法已经彻底烟消云散。谁也不敢再小瞧胡氏一族半分,而是对他们充满了敬畏之情。
就在这片土地陷入一片混乱之际,卓山乡瞅准时机,向大蔡乡发出了一封极为正式的公函。这封公函的大致内容是强烈要求蔡氏一族交出“刀王”的蔡阳,并责令蔡氏必须对蔡阳率领流寇阻挠卓氏和周氏升乡之事给出合理的解释,同时还需给予相应的赔偿。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平静地结束。当周边其他几个正紧锣密鼓筹备着升乡事宜的胡氏、简氏、敖氏、石氏以及苗氏等家族听闻刀王蔡阳竟然胆敢率领那些无恶不作的流寇,公然出手阻挠氏族的升乡计划时,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挺身而出表明态度。
这些家族无一例外地认为,如果蔡氏不能够针对此事给所有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和交代,那么无论是哪一家都将寝食难安。
毕竟,只要稍微想象一下,有那么一名实力超群的一流高手,领着一大群穷凶极恶的流寇在自家门口肆无忌惮地游荡徘徊,仅仅只是这么一想,便足以让人感到寒毛直竖、头皮发麻,甚至是毛骨悚然!
而当这个消息传到蔡家那位掌控大局的话事人耳中的时候,他同样也是一阵心惊胆战,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头皮阵阵发麻。因为这次的事件影响实在太过恶劣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恐怕蔡家距离灭族亡种之日也就不远了。
尽管蔡家一再坚持声称绝对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且坚信他们德高望重的老祖蔡阳绝不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事。但问题在于,自从蔡阳卸去族长之位以后,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失去了踪迹,使得蔡氏根本无从分辨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
蔡氏在收到来自卓山乡的公函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派遣得力人手马不停蹄地赶往剑门村。这些被派去的人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不仅要核实消息是否真实可靠,还要仔细探查卓氏和周氏这两个家族对此事究竟持何种态度。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初七这天。卓山乡广邀各方使者齐聚一堂,并当众与蔡氏派出的使者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对话。卓山乡的态度十分坚决,再次强烈要求蔡氏就此次事件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他们表示,如果这件事情并非刀王蔡阳所为,那么恳请蔡阳能够亲自出面与之对质,将事实真相当面讲个清楚明白;倘若真的是卓山乡错怪了蔡阳,那他们也定会毫不含糊地当面向蔡阳赔礼道歉。然而,如果蔡氏无法做到以上这些,那就希望蔡氏能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针对此事做出正式的回应。
虽然卓山乡没有把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但在场众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非常清楚其中利害关系。毕竟这件事情对于各个家族来说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如果处理得当,或许会带来不少益处。
不过,就在这时,交河镇的代表却在字里行间隐隐透露出一种不赞同与大蔡乡进一步扩大冲突范围的意思。他委婉地提醒卓氏应当谨慎思考当下的局势,切莫因一时冲动而让事态变得越发难以收拾。
实际上就算交河镇的代表保持沉默不说话,卓山原本也并没有想要立刻和蔡氏发生正面冲突的念头,至少不会选择在此时此刻挑起事端。这件事情对卓山而言,他仅仅是想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先机而已。
而关于赔偿方面的问题呢,则完全是抱着一种“不管有没有收获都要尝试一下”的心态去处理的。此外,他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地削弱大蔡乡未来的发展潜力。
那么,杨泰究竟是不是蔡阳呢?这个问题真的很关键吗?显然并非如此。
因为即便蔡氏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那就如同黄泥掉进了裤裆里一样,哪怕本身并不是屎,但看起来也跟屎差不多了。退一步讲,就算他们最后成功地自证了清白,那又能怎么样呢?那些心存疑虑的人依然还是会继续怀疑下去。
终于,时间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在众多来自周边各个势力的代表们的共同见证之下,卓家和蔡家再一次面对面地坐在了谈判桌的两端。
尽管仅凭着卓氏单方面的说辞,并不能充分证明杨泰就是蔡阳这个人;然而与此同时,蔡氏这边也未能成功地找到蔡阳本人前来现场为自己澄清事实真相。所以,这场风波暂时还远远没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蔡氏在周潜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