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交河镇,做转职任务,交河那边相关任务要多点,运气好还能接到特殊的职业任务。
卓青龙从交河镇带回来的转职情报,亦在卓山内部流传,已引起卓山话事人的重视,并已提出将核心骨干分批前往交河接受相关任务,完成转职。
随着卓山局势日臻稳定,堂哥卓青龙带着家书和一些吃食,又踏上了前往交河镇的路途,并答应在一个月后秋收时节,争取带着交河众人回村相聚。
……
村子里的生活,逐渐恢复常态,大家种田的种田,开荒的开荒;三叔卓绍西也回到了伐木工的岗位,继续他伐木生涯。
卓青麟也日益习惯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生活,停了几天的评书,也恢复了更新。
而那水洼地的南瓜,有的已有脸盆大小,已陆续可以进行采收。
每日清晨,卓青麟就拎着一根木棍,进入南瓜地,将一个个表皮泛黄大小南瓜收了回来,除了给几家亲近人家送了几个外,全部送进了村食堂、小酒馆,换成了贡献点。
水洼地的水芋和荠荸长势也是非常好,芋头叶子的形状犹如一个个小巧的凤尾,边缘呈微波状,仿佛精心雕刻出的艺术品;紫色花朵犹如一群小精灵,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一根根荠荸苗就犹如一丛丛青葱般,细细的嫩绿的管状叶子钻出地面,直挺挺地充满傲气。
水里的茭白亦已采收了几次,隔三岔五地能收几根,改善一下伙食;远处的藕塘也已早就布满大大小小的荷叶,偶尔还有几株莲蓬藏匿其中。
至于水泊对面的荒地,自三叔卓绍西离开后,就处于半开发状态,几位交好的叔父老祖也都纷纷转职乡勇,加入备战行列,连个帮忙的都没有。
已种的黄豆苗也是因缺乏田间管理,而长势不佳,稀稀拉拉的,但好歹算是出苗了,多少有点收成。
这几天在诚新太爷、青龙堂哥及大姑红袖的努力下,借了牛才堪堪开垦出来,当下已是误了农时,种点啥都晚了,因而草草撒了点荞麦种子和萝卜种,荞麦成熟期短,萝卜能过冬,希望秋冬季能有点收获,备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