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想把孩子妈找回来,躲在山上修一辈子道的可能性不大,能坚持完成初级任务就谢天谢地了,太孤寂了。
卓青麟的学习进度还是相对比较快的,《道德经》原本就有点基础,而且字数不多,仅花了三天就将全本《道德经》经背了下来,再依照卓一航的讲经,也能将之理解一个七七八八。
但也只是将《道德经》作为哲学思想去领悟,至于想作用到武学上,自认为没那个能力,千百年来能从《道德经》中领悟出太极拳的也就出了一个张三丰,这就像全世界知道相对论的不知凡几,但能从中制造出原子弹的可没几人,能的都是宗师级人物,足以开宗立派。
《通玄真经》则对照着卓家秘传的内功心法,与卓一航的讲经一起比对,逐行逐句去研读,领悟进度也还算可以,以前修炼时一些想不通的地方也一下子豁然开朗,修炼进度快了不少。
至于《常清静经》那完全就是云里雾里,只能按照卓一航的要求每日诵读,以期有所进益。
在一次偶然的深夜修炼中,卓青麟突然陷入了一种玄妙的境界,《常清静经》中晦涩难懂的经文竟在他心中若隐若现,与他体内的内力发生了共鸣。在研读道经《常清静经》时,偶然间发现了通过诵读道经竟真有宁神静气之效,竟能与自身内功心法相合,缓慢精纯内力,突然感到体内真气涌动,经脉通畅。
在这种状态下,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将内功心法与《道德经》哲学相结合的新的修炼方法。这种方法让他的内力变得更加精纯,同时也让他的武学境界有了质的飞跃。
卓青麟他心中大喜,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是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决定继续深入研究道经,每日诵读,融合内功,提纯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卓青麟的武功日益精进。他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向卓一航展示自己的成果,争取得到他的认可。
至于拜师卓一航,加入武当派,想想就好,想拜师的一大溜人;至今未有一人接到卓一航的拜师任务,想想也是,武当派可是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派,就好比985、211一类的名牌大学,岂是一般人能随便入门,卓一航好歹也是武当派的一任掌门,就好比一位名牌大学校长对着一众小学生,你说一小学生想拜师一名牌大学校长,想想还是早点睡,梦里啥都有,能稍微提点一下就算没白忙活,对得起自己起早贪黑的苦修了。
能坚持在弈云观修行的也就十二三人,现在都只能算是个居士,连个外门弟子都不是,都是接了道学任务,真正入门的可没几人。
卓青麟深知,要想成为武当派的正式弟子决非易事,他努力确认效果后,就把诵读《常清静经》可能精纯内气这一发现告诉了观主卓一航。
卓一航听闻卓青麟的发现后,也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将这门道经研究到了这种程度,竟摸到了《常清静经》入门的门槛。并十分肯定地确认了卓青麟的发现,告诉卓青麟全真教三教合一,其核心道义相通,道经、佛经与儒学经典,只要能领悟、融会贯通都有辅助修炼的作用,一法通则万法通,甚至兵书、战册,易经、术算都可以,只是修行路径不同、立意相左罢了,但最终修行结果却是相同的。
在卓一航的指导下,卓青麟开始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融入武学中,他发现其中的“柔弱胜刚强”理念与太极拳的精髓不谋而合。卓青麟开始尝试将《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运用到内功修炼中,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内力变得更加精纯。
卓一航指点,让卓青麟大受鼓舞,他在弈云观内静心修习,将所学的武功招式与道学知识融会贯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功日益深厚,心境也越发澄澈,基础内功也顺利进阶高阶,而基础剑法和八极拳的修炼也受到了卓一航的一一点评,进境比自己修炼快了一倍不止,均已进入基础高阶,看来不管什么事都要有贵人引领、名师教导才行,简直就是风口的猪,原地起飞,假以时日弈云观一定能成长为修行圣地。
卓一航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卓青麟,语重心长地说道:“青麟啊,我想让你留在这弈云观中,与众人交流并传授此种修炼之法。如此一来,咱们族中的子弟皆能从中获益,实力大增。”
卓青麟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好!承蒙道师信任,弟子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自那一日起,卓青麟便常在每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庭院之中时,便能看到他精神抖擞地站在演武场上,开始向围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