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氏升乡之后的这短短两天时间内,回龙邓氏升乡所引起的巨大震动仍如涟漪一般不断扩散着,其影响之深远令人难以估量。而就在众人尚处于观望状态之际,小队驻地的那座弯折角楼的主体建筑终于大功告成,宣告正式落成!
这座二层半的角楼结构精巧,在一众低矮土砖房中有如鹤立鸡群,气势恢宏,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建造者们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在众人一片赞叹声中,卓振中瘪了瘪嘴,一向见惯了百米大楼的他,实在是骄傲不起来,但好歹也算是自己的产业。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时间紧迫,它尚未迎来自己的“主人”——建筑小队成员们甚至来不及进驻其中,便又要匆匆踏上新的征程。
就在那第三天的晨曦微露之际,一轮红日方才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
此时,卓振东已然身先士卒地带领着他的建筑小队,迈着急促有力的步伐,再度踏上了回龙这块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土地。
而按照原计划本该由整个建筑小队共同负责看守的角楼,此刻却因特殊情况不得不做出调整。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被临时托付给了太爷卓诚新和妹子卓红袖这两个人。
虽说卓诚新已是年逾古稀之人,但他依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疲惫的痕迹;相比之下,卓红袖正值青春年华,不仅头脑聪颖过人,更是浑身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经过简单的商量谋划后,太爷卓诚新与妹子卓红袖很快达成了共识:角楼的正北和正西两面各自分布着三间店铺。他俩决定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三间。
卓诚新打算利用位于正西面的那三间铺子开设一家颇具特色的成衣铺,专门为来往行人提供各式精美的衣裳服饰;而卓红袖则计划将正北面的三间铺子改造成一家温馨的小餐馆,毕竟这里靠近码头,每天来来往往的工友众多,客源自然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那些匆匆而过的行人享受到无微不至且贴心周到的服务,同时也能给这座原本略显冷清的角楼带来更多的喧闹和旺盛的人气。
位于交河镇东部的这个码头,其规模着实不小。伴随着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来来往往的船只数量与日俱增,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兴旺的景象。
且不提那穿梭于码头之间形形色色的客商们,单是负责码头工作的所谓“三夫”,人数便已多达数百人之众。或许有人会好奇地问道:究竟何为“三夫”呢?其实啊,它们分别指的是船夫、纤夫以及力夫这三种在码头常见的工种。
要知道,这三份工作可都不是什么轻松省力的活儿,每一项无一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正因如此,如果每日里的饮食供应跟不上,那么这些工人们恐怕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繁重的劳作任务。好在,由于工作强度较大,所以他们的收入相对来说还算颇为可观。
红袖这边忙着筹备餐馆之事,每日亲自去市场挑选新鲜食材,想着法儿做出适合码头工人吃的实惠又管饱的饭菜。而卓诚新也没闲着,四处寻找手艺精湛的裁缝师傅,又派人去各地采买优质布料。
没用两天时间,卓青袖的小餐馆便正式开张营业了。这家店虽然面积不大,但店内布置得井井有条,显得十分干净整洁。走进店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摆放整齐的桌椅,每张桌子上都铺着洁白的桌布,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再看厨房那边,各种炊具一应俱全,炉灶中的火焰熊熊燃烧,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卓青袖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厨艺精湛。她所烹制出来的饭菜不仅分量十足、经济实惠,更是味道鲜美、口感极佳。每一道菜肴都是她精心挑选食材,并用心烹饪而成,让人吃过后回味无穷。
更为难得的是,卓青袖做生意诚实守信,定价合理公正、公道,生意一开张,很快就在码头工人群体中间传扬开来。
阳光明媚的一天,卓红袖正聚精会神地待在自家店里,对着案板上的食材苦思冥想,试图琢磨出一道令人惊艳的新菜品来吸引更多食客光顾。就在这时,店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喧闹之声,瞬间打破了店内原有的宁静氛围。
卓红袖心生疑惑,放下手中的菜刀,快步走到门口向外张望。只见不远处一群身强力壮的力夫正围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工头激烈争吵着。他们一个个情绪激动,脸红脖子粗地互相指责对方,现场气氛紧张到一触即发。
原来,这些力夫们辛苦劳作多日,但工头却迟迟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