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一航巧妙地借助雪狼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如一道闪电划过青云山脉,成功地将那些紧追不舍的敌人远远甩在了身后。他一路疾驰,终于抵达了位于回龙乡上游的石桥渡口。
这座石桥渡口坐落在回龙湾的上游地段,乃是交河镇和飞鹰镇的西北交界之处,与回龙乡紧紧相邻。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为了一片无人管辖、秩序混乱的“三不管”地带。
整个石桥渡面积并不大,据传闻它仅仅是依靠一枚青石建村令才得以建立起来的。渡口内零零散散分布着十来座简陋的茅草屋,显得颇为破败荒凉。平日里,这里半个月都未必能够招来一个客人,即便偶尔有人路过此地,也往往难以长久停留。
目前负责管理这个渡口的正是那位经验丰富的船老大。渡口处仅有的一艘渡船,最多只能容纳 10 个人乘坐。这艘小船每天都会沿着堌河往返行驶两次,为为数不多的过往行人提供渡河服务。
在渡口旁边,有一座木制栈桥横跨于一条狭长且宛如石桥形状的青石滩之上。这条青石滩便是石桥渡得名的由来。栈桥上的木板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略显陈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破损,但依然顽强地承载着人们往来于两岸之间的脚步。
石桥渡河段的堌河河宽大约在一两公里左右,其河面异常宽阔,水波不兴,缓缓流淌。河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摇曳的水草和游动的鱼儿。由于水流较为平缓,所以渡河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
然而,与这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再往东行数里便会进入令人闻风丧胆的回龙湾。回龙湾在此处与从青云山奔腾直泻而下的回龙河交汇融合,那汹涌澎湃的巨大水流冲击力,使得回龙湾的水文状况变得极为复杂。暗流涌动,回波潜藏,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危险,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因此,绝大多数想要渡河的人们都会避开回龙湾这个险地,除非他们拥有能够抵御湍急水流的大型船只。
经过一路顶风冒雪的艰难跋涉,卓一航终于在临近中午时分抵达了石桥渡。此时,刚刚完成一次往返行程的渡船正缓缓地靠向岸边。渡口处搭建着一座简易的茅草棚,里面随意而又零散地放置着四五张用于候船的小巧方木桌。
渡口的管理者们看准商机,趁着等待渡船的间隙,售卖一些简单的茶点和餐食以补贴家用。这会儿,几张小桌子已经陆陆续续地被几位先行到达的旅人所占据,整个草棚内约莫有七八个人正在焦急地等候着下一班渡船的到来。
卓一航迈着急促而有力的步伐,匆匆忙忙地踏进了那座略显简陋的茅草棚。他的眼神充满了焦急与渴望,迅速地扫视着周围的每一寸空间,心中暗暗祈祷能够寻得一处空暇之地,可以让自己疲惫的身躯得到片刻的休憩。
突然间,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牢牢地定格在了角落里的那个身影之上。只见那人宛如一只受惊的刺猬般,紧紧地蜷缩成一团,身体微微颤抖着。一件破烂得几乎无法蔽体的麻布随意地披挂在其身上,从头到脸都被严密地遮盖起来,仅留下一双眼睛,透过那窄小的缝隙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在这个人影的身旁不远处,静静地放置着一个看上去颇为陈旧的背篓。那背篓原本的颜色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褪去,变得黯淡无光。它的表面布满了尘土和草屑,仿佛见证过无数次风吹雨打的侵袭,显得沧桑而又落寞。
卓一航怀着满心的好奇,小心翼翼地朝着那个身影靠近了一些。随着距离的逐渐拉近,他终于看清楚了背篓旁边所坐之人的面容。
就在这一刹那,他如遭雷击,整个人猛地僵立当场,脸上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惊愕之色——原来,眼前这个落魄潦倒、形如乞丐的人,竟然正是比他还要早一步离开青云山的卓青虎!
就在那一瞬间,两人的目光如同两道闪电在空中猛然交汇。然而这短暂的对视,对于卓青虎来说却仿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世纪。
他的心猛地一颤,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了一下,但很快他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迅速移开了视线,完全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走上前去与卓一航相认。
只见卓青虎微微低下了头,那张原本就略显疲惫的脸庞此刻更是被阴影所笼罩。他那双粗糙的大手不自觉地再次紧紧揪住身上那件已经显得有些破旧不堪的麻布衣裳,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出了白色。
接着,他的身体又不由自主地往角落里缩了缩,似乎想要把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不让任何人发现。
与此同时,卓一航的目光则快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