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大人竟然辞职不干了,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张镇事件过去一个月后,突然在人们耳边炸响。
衙门的众人在得知新县令要离开时,皆如遭雷击,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实在想不明白,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宛如旭日东升,县令大人为何会选择这个时候离开。
难道真如那漫天传言所说,他乃是皇族贵胄,来此修备不过是为了寻欢作乐?
否则,实在难以解释呀!
要知道,眼下一切的旧势力都已如土鸡瓦狗般被铲除,正是坐享胜利果实的大好时机。
接下来便是:升官发财,青云直上。
由于办理张镇一案立下赫赫战功,郡守大人定会将他奉为楷模。
只有将匡正捧得越高,郡守大人的功劳便会如泰山般巍峨。毕竟,郡守大人有识人之明,用人得当呀!
要知道,修备县可是郡守大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啊,如今这根毒刺被连根拔除,无论用何手段,亦或出自谁手。
只要成功拔除,便是不世之功。
而匡正可是从郡里堪合的印信,仅凭此一点,他便是郡守大人的亲信。
将来的功劳簿上,郡守大人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郡守大人既得实惠,那么作为首席功臣的匡正,自然也会得到丰厚的犒赏。此乃其一也!
张镇一伙的轰然倒塌,犹如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几乎将修备县的各部门主管席卷而尽。
这就好似一片肥沃的土地上,突然腾出了一大批肥沃的位置,让人垂涎欲滴。辛辛苦苦地熬资历,为的不就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吗?
如今,机会就摆在眼前,宛如一座闪耀着金光的宝山,等待着众人去开采。
接下来,便是各位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时候,可不能再像往常那样,仅仅依靠关系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过匡正这一关。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匡正不仅是个现管的县官,更是个犹如钢铁般坚硬的存在。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仅凭一己之力,就将张镇一党纠缠得毫无还手之力。
光凭这一点,要想升官发财,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他。
只要他微微点头,那顶帽子就如同被钉在铁板上一般,坚如磐石!
此时此刻,匡正只要愿意,便能如同一位神奇的园丁,将衙门打造成自己的私人花园,而且还是那种真正的铁板一块、荣辱与共的绝世花园。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世代传家的根基啊!
如今的匡正,年仅 15 岁,却已手握一方大权,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只要不出意外,将来他封王拜相,也并非天方夜谭。
如此让人欲罢不能的诱惑,他竟然说不要就不要了,这是何等的气魄!
本来众人皆在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在县令大人面前崭露头角,可冷不丁地传出人家要辞官的消息,这怎能不让人思绪万千?
故而,所谓的皇族流言,也就水到渠成了。
十五岁的年纪,竟能掌控一县数百万人生杀予夺之权,这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抵御的诱惑。
多少人穷极一生都难以企及此等高位,而县令大人却弃之如敝履。
若非有更好的选择,谁又能如此不屑一顾呢?
于是乎,众人对匡正是皇族的传言坚信不疑,然而他们又怎会知晓,匡正之所以滞留一月,实乃吴朲需要静心休养,故而不得不暂且停留。
即便居于县衙,匡正也是个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
衙门诸事,他一概不管,亦毫无兴趣去管。
可下面的人可不这么想,他们深信这是县令大人在考验自己。
一旦入了大人的法眼,那飞黄腾达岂不是指日可待?
因此,尽管匡正未曾签署任何命令,县衙却依旧运作得井井有条。不但诸事处理得及时妥当,就连每个人都精力充沛得超乎寻常。
翼泉这些被张镇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苦命人终于要回了自己的土地。由于匡正的关系,在钱财上的补贴更是丰厚的吓人。
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的家人永远都回不来了......
本以为苦尽甘来,毕竟都已煎熬一月之久!
该走的过场,该受的磨难,都已经历,接下来就该是加官晋爵之时了。
正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