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回到一个月前。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
太阳照在郡守大人的二楼办公室,阳光穿过巨大的玻璃窗后依旧刺眼。
和平常的午后一样,
衙门的公差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办公,
唯一不同的是宽大办公室里一场谈话或者是任命正在进行……
“……这是对你能力的肯定,希望你能勇敢的挑起这副担子。”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中等身材,国字脸。
在金边眼镜的衬托下显出几分文气,头发锃亮。给人以沉稳,内敛的印象。
正是武安郡的二把手,
郡丞覃传喜。
一场工作安排就这样一锤定音!
实际上匡正是半个时辰前刚到的太守府,随着帝国丞相的名刺一同递入的还有一封信。信的主人乃大秦帝国当今陛下最爱的亲弟弟,咸阳王嬴勒。
接到名刺的瞬间,还在和第九房小妾白日切磋“武艺”的郡守大人程峰帽子都带歪了。
见到来人年轻的不像话,再想到信的主人。郡守一度以为眼前的这位小哥是皇族嬴氏,可是看到对方连一个亲随都没有,便立刻否定了。
俗话说“皇帝出巡,地动山摇”。若真是皇子的话,绝不是这个牌面。
民间传说的“微服私访”是不可能的,大秦帝国的皇族出行有严格的礼制。
大秦以武立国,秦法也是最严苛的。其严苛的最直观表现就是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即使是天子在名义上也不能逾矩。
不然就有动摇根基的危险,皇帝带头破坏律法,那将来谁还敢相信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呢?
要知道“城门立信”,立的不单是法祖个人的“信”,更是整个大秦帝国的“信”。
所以郡守才会这般的肯定。
可不是皇族却能让咸阳王为他写私信,眼前的这个人绝非自己可以掂量的。
要知道咸阳王身为诸王之首,更是帝国的兵马大元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说军队实际掌控者是皇帝陛下,可咸阳王可不是空筒子大元帅。
手下的十万咸阳军可是媲美与皇上御林军的存在,这些兵马可是皇上亲自配给的。
为此事件,甚至出现了死谏的朝臣。
可陛下硬是顶住了压力。
由此可见咸阳王在陛下心里的分量。
而咸阳王也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在边疆屡立战功,在民政方面也拥有卓越的天赋。
不仅爱兵如子,用兵如神。而且知进退,守原则,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声望。
眼前这个小伙子衣着朴素,貌不惊人。
可却手握一代贤相的名刺和一代贤王的私信,这如何不让郡守大人惊慌?
再三确认来人的要求后,程峰终于是忐忑的吩咐下人把覃传喜叫了过来。
这才有了上面的谈话。
修备镇是武安郡最大的一块伤疤,
是大家都不愿意提及的存在。
修备镇虽地处大山腹地,可水路发达。
这里的煤,铁资源丰富。
既有通畅的交通,又有丰富的资源,真可谓是躺着都能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在很长一段时期,修备县都是武安郡的排头兵。
那里不仅经济发展很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强。
而且很多的修备子弟在帝国的军队中屡立战功,有了一定的爵位。
可一切在十年前戛然而止!
从那以后可谓是民生凋敝,匪患横行。
近来甚至隐隐有了不遵法令的苗头。
所以程峰正在得知匡正要求去修备县任职的时候,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
在他的认知中,像匡正这种有深厚背景的人(帝国两大柱石为其背书),就算要镀金,那也应该在皇城咸阳附近,而不是这山高皇帝远的安武郡。
况且还是已经有了造反苗头的修备县,那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别到时候金没镀成,还把命给搭上了。
真要是那样的话,自己这个郡守不也跟着完了吗?
你说这些皇孙贵胄不是害人吗?
要不是名刺和私信里都有“悉尊其便”的明确文字,他甚至认为眼前这个狗二代是在拿自己开涮。
程峰不断的腹诽着,当然再有不满也是在心里,脸上依旧是常年不变的和煦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