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爹,你是不是忘记了,我从一开始就说了,平安这七年间,寄回来给我和闺女的钱,我一分都没见到过。”
杨春花那嗓子都哑了:“就钱,就钱,你就张嘴闭嘴钱,你在这个家里吃穿住用不花钱?养你不花钱?养这死丫头不花钱?哪儿来的钱给你!”
“娘,你也别耍混,你要是想说那些钱,是这些年我们娘俩都用光了,那我就要请村子里的人来看看,我们娘俩到底是怎么花的,才能花了这一千多两千块钱!”
如今这村子里,家里能有几百块存款的,那都是大户。
大部分人手头都没几个现钱,甚至都还欠着外债。年底的时候拿粮食拿工分还债,开年需要花钱的时候又再借,反正手里,总是没钱的。
要是老周家真敢说这些钱都花在了她们母女身上,她就真要让乡里乡亲,甚至往镇子上,县里,或者再往上,让大家都看看,是怎么样的花钱方法,才让她们母女变成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而且,这年我在家里干了多少活,挣了多少工分,想来大队也是有记录的,我和小丫一年能吃多少口粮,那也是有数的,要不我们请大队的会计算算看,周平安每个月10块的钱交到公中,够不够他的妻女在家里吃上一口饱饭?”
听着许红芹这话的大队长他们也是汗颜,要不是没有肉票,这10块钱,都够家里天天吃肉了!何止是吃饱饭!
“如果不够,我倒要问问,同样每个月只给家里交5块钱的三弟,他的妻儿倒是能吃的脑满肠肥!”
老三媳妇:等等,脑满肠肥是什么意思?
按照许红芹这说法,这八百多块钱,别说分成四份了,就算全给许红芹,也补不上中间的差额。
周老根看着手里这一堆票子,平时他也是真觉得,自家能存下这么多钱,是很了不起了,不管去哪儿都能骄傲,当然财不露白,这事没办法跟人分享。
但今天被许红芹这不依不饶的架势,突然就惊醒了自己之前忽略的事。
是啊,老二寄回来那么多钱,都去哪儿了?
其实有老三每个月交上的5块钱,家里人也都勤快挣工分,平时生活怎么也够了,甚至比村里大多数人都过得好,老二寄回来的钱完全可以都存起来。
可是到了现在,怎么就只剩八百多?
这里面按理说还有他们老两口辛苦一辈子存的棺材本才对。
怎么被许红芹这一算下来,不仅没存下来钱,还欠了一笔巨大的数额?
“大宝,过来!”反正今天这事没完了,周老根也想知道自家的钱都花去哪儿了。
大宝是老大家的孩子,如今初中二级,平时成绩也不错,看着是个考学的料,也是周老根的心头宝,是能给老周家顶门楣的大孙子。
所以这会儿周老根让周大宝拿了纸笔,他说一项,周大宝记一项。
杨春花一听就明白了,老头子这是想对账!
家里的钱表面上是杨春花管着,但是这钱来来去去做了什么,除了一毛两毛的小钱,周老根必然都知道。
杨春花的脸色顿时变得青黑。
家里其他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些钱,要是这些钱对不上,那不就成了她的问题。
因此在听到周老根对账的时候,杨春花也凑了过去,时不时提醒一下周老根有遗漏的地方。
村里人,真正用到钱的时候很少,除了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需要添置,其他的口粮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的,不费钱。
而这些钱又能用多少?
周老根就是在算大头,比如村里谁随礼啊,以及家里添置了什么东西啊,还有几个儿子娶亲都是大笔支出。说着说着,就到了给老大和老三媳妇家里的年礼啊什么的,到后来这俩媳妇家里人有点什么,都喜欢来老周家啃上一口。
这也就算了。
再后来突然就到了老三找工作,给人送礼的环节,支出突然就变得更多起来,前前后后都支出去好几百!
到家里开始修房子之后,青砖大瓦房,这一排修出来,更是花了好几大百!
周老根的面色就愈来愈难看了。
再后面,最近几笔最大的支出,也就是老大媳妇家的弟弟娶亲,为了凑彩礼,从老周家借了50,至于给老大媳妇家亲爹过寿,那10块钱的礼居然都成了小数目。
而老三媳妇家弟弟想要在城里买工作,从老周家借了200块钱的事,彻底让周老根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