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反书,历史上因为反书酿成的大祸也是比比皆是。
可是……
如果这真是一本反书的话,皇上又怎么会把这本书给太子看呢?还让太子看懂了以后给他说道说道?
刘基也给搞懵逼了。
书中的很多观点,刘基并不认同。
但不认同归不认同,刘基却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观点。
探究这个世界,是先贤们穷尽一生都想要去做的事情,刘基也想追随先贤们的脚步。
而这本书,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即使他对里面的东西很陌生,甚至有些抵触,但越是这样,他就越想要探究一下这个新世界。
刘基看得很慢,时而掩卷长思,时而恍然大悟,时而茫无头绪……
……
皇城中。
朱元璋这些天也一直在看《明史》中的各种人物列传,现在的他,可以说是知晓了大明每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他最关注的当然是他身边的人。
虽然没有看帝皇本纪那会那样心情激荡如潮起潮落,但也免不了心绪起伏,因为很多都出乎了他的意料。
胡惟庸和李善长他之前已经看过了。
后面还让他想不到的是,当初跟着他一起创建帝业的功臣们,大都被他屠戮殆尽,那些入主功臣庙,手中握有免死铁劵的也一样。
而这些,大都发生在马皇后和太子薨逝了以后。
朱元璋发现,马皇后的死和太子的死,对他的影响确实是极大的。
想想也理所当然。
这两个是他最为珍视的人,却走在了他的前面,可以说,他后期性情大变,屠戮功臣,这两个人的薨逝是根本的原因之一。
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如何避免这两人的薨逝,特别是太子朱标。
还好自己现在知晓了一切,还好现在还有时间。
朱元璋暗暗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他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第一次与朱辰深入交谈时探讨的问题。
历朝历代,王朝国祚不过三百年
大明一样不可避免。
也就是说,即使自己知晓了一切,救回了太子,大明到了后期,也一样不可挽回的滑向深渊。
如何挽回大明?
朱辰当时的话说,有办法,但是很难,几乎不可能做到。
说到具体的解决之道时,朱辰又说了一堆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等一堆他听不懂的词,
当时话说到一半,加之天已经黑了,朱辰索性给了他一本书。
《马哲的基本原理》。
这本书回来之后他粗略的看了一下,但是他发现,书中的东西艰涩难懂,于是把书给了太子。
“不知道太子看得怎么样了?”
朱元璋心中想着,便去了文化殿,太子果然在那里。
朱元璋示意门口的太监不要说话,悄悄的走了进去。
进了殿中,便见太子正伏在案桌前,他并没有在看书,而是在处理奏折。
太子的案台上,堆满了奏折,一堆堆一叠叠,足有几十上百本之多,如小山一般,而太子的消瘦的身影甚至被这些奏折给淹没住了,他正无比认真的批阅奏折,浑然不觉朱元璋已经来到身旁。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一阵心痛。
太子如此勤政,甚至连健康都不要了,可是他如果知道,无论他怎么努力,大明一样会走向灭亡,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标儿,咱歇一会。”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将朱标手中的奏折拿了下来。
朱标一怔,回头看去,连忙站了起来。
“父皇,您来啦。”
朱元璋微笑的点了点头:“坐,不用起来,你坐着。”
朱标感觉自己的父皇变了,变得有些陌生,以前的父皇对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但是现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几乎是每一次都是希望他多休息。
这让朱标反而有些不适应了,虽说不适应,但朱标心中想着的还是汇报工作。
“父皇,恩科那边基本上已经准备好了,大学堂,贡院,国子监等场地整备一新,各省考生陆陆续续踏上京赶考之路,有些离得近的考生已经到了京师,只等开考之日的到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
不过他似乎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