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了耕种的收益,这让一些男性劳动力也开始转向织布。
渐渐的,有组织的棉纺织业形成了规模,而且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
每天都有数百台纺纱机和织布机在孜孜不倦的运转,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棉布,然后回购到刘基这边,再由刘基批发给各大布行进行销售。
一条粗糙的产业链形成。
当然,这些快速生产出来的棉布无法与当地的松江布相提并论。
但是,这些棉布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便宜。
便宜且保暖,正好切中了老百姓们的需求。
于是,不仅仅是松江府内的百姓争相购买,就是周边的百姓也闻风而动,为了买到便宜的棉布,不惜走上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程,前来购买。
甚至还有一些行脚商人,敏锐的看到了商机,找刘基批发棉布,贩到周边的乡镇去卖。
这一切,和当初在京师发生的几乎一样,但也有不同,那就是纺纱的效率也跟上来了,并没有出现纱荒。
松江府的棉纺织业正在悄然的发生改变……
而在松江府的进展还算顺利的同时,朝廷并不太平。
入冬后,多地发生了雪灾,以河北最为严重,连绵的大雪,让天地间仿佛成了银色的熔炉,大量民房被压垮,取暖物资严重不足,上百万灾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冻死冻伤者无数,急需朝廷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