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么一口大锅轰然扣了下来,刚刚站出来反对的臣子们顿时一阵心惊胆颤。
为首的李善长只好硬着头皮,再次站出来辩解道:“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说,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考核那些知识不合适。”
“呵——”
朱元璋轻笑一声,道:“怎么不合适?是因为这些民生知识低贱吗?”
“你们天天挂在嘴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怎么,一到选取进士了,考核民生的知识就不合适了?民生的知识就成最贱的了?你们读书人的标准倒是灵活得很呐,呵呵——”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面对皇上赤裸裸的嘲讽,刚刚还附议反对的官员们,脸色不由得一阵青一阵白。
牵头的李善长更甚。
现在他甚至被朱元璋三言两语推到了百姓的对立面。
水可载舟,亦可覆灭舟。
一个帝王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一个臣子?
他本是小心之人,但是今天皇上提出来的分科实在是太离谱,这才让他忍不住站了出来。
没想到一站出来就直接踩了大雷。
他自认为了解皇上,以前的皇上想要的是,将天下知识分子的思想集于一统,从而让自己的江山能够永固,对于那些儒家经典之外的新奇之说很是厌恶,对于工商更是一味打压,商人考学、当官,都会受到限制,怎么现在突然反过来了?
皇上究竟是怎么了?
不管怎么了,现在皇上站在天下百姓那一边,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怎么说他都是立于不败之地。
再说下去,此事恐怕难以善了。
果然。
朱元璋震怒道:“唐朝白公有诗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再瞧瞧你们一个个,除了满口的圣贤之书,满口的为国为民,你们又有何功德去轻视农桑,轻视民生?咱看你们还没一个老农有用!”
这下,李善长连忙拜倒:“皇上所言甚是,臣,错了!”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李善长的光速滑跪,其他臣子也是连忙有样学样的拜倒,有真心愧疚的,也有随大流的,不过无论如何,朱元璋脸上的寒霜终于稍稍散去一些。
“谁还有话说?”
朝堂上,一个个官员把脑袋垂得像鹌鹑似的,生怕皇上盯上自己。
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钱唐站了出来。
“臣有话说!”
“哦?”
朱元璋睥睨了一眼钱唐,这老匹夫平时最敢说了,这一次又要顶风作案?如果是这样,那绝不会放过他,因为无论是谁,都阻挡不了他改变的决心。
“说!”
钱唐正色道:“臣以为,皇上之言,圣明睿哲,皇上之策,皆合时宜,如日之升,光照四海,烛照万里。皇上之圣明,使臣等倍觉心潮澎湃,唯愿肝脑涂地,护我朝之永固,赞陛下之圣威,大明能有皇上这样的君主,实乃我朝之幸,万民之福,臣为大明贺,为天下百姓贺!”
钱唐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傻了,朱元璋也傻了。
“咳咳。”
朱元璋轻咳了两声,摸了摸鼻子,这老匹夫钱唐吹得他都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钱唐,你说的是不是有点过了?”
“不!”
钱唐摇头,依旧是一脸正色的道:“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历代先贤帝皇有爱民者,但无一能有皇上这样的魄力,将民之学抬到如此高度,所以,臣说的一点也没有过,此乃臣肺腑之言!”
话音落下,举殿再次寂然。
而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想要掩饰都掩饰不住,他也没有想到,这个一向爱顶撞他匡他的老匹夫夸起人来比谁都会夸,这一拍是结结实实拍到了马屁上,让朱元璋神清气爽。
而皇上的反应,自然是被臣子们看在眼里。
“臣为大明贺,为天下百姓贺!”
当即,就有臣子站了出来,拜下高呼。
“臣为大明贺,为天下百姓贺!”
其他人赶紧跟着一起拜下高呼,其中就包括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
朱元璋这下嘴角是真的压不住了……
……
宣国公府。
一间典雅的书房内,胡惟庸一边泡茶一边对身前的李善长道。
“相国,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