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韩王府并不是建在什么深山老林里,即便面积很大,那也终究在府城内,所以相关消息想传遍整个郡州可能很困难,但想传遍府城还是很容易的。
有些家世本来就不低的秀才举人。
更是已经在一两个时辰内,就顺利跑回家求助,告知自己家人自身遭遇。
并探讨寻求保身之策。
除此之外就是,整个韩王府完全消失这件事不要太大,只要不瞎,附近居民都能看到,本地府衙发现此事肯定也不可能按兵不动,至少得派人打探下。
于是便有了更多消息流入。
一时间可谓是沸反盈天,哪怕天色已经昏暗,也不影响大家点灯夜谈,更不影响本地士绅土司,私下稍微一联络之后,便一起前往郡守府讨要个说法。
此事着实触及到了他们的逆鳞。
他们这本就地处偏僻,文教等各方面,相比发达地区落后很多,晋升机会也少,很多官员到这当官几乎就相当于被发配。如此情况下,他们这的本地士绅和土司别说培养进士了,就是培养个举人都相当困难,秀才也得当个宝。
举人稍微协调协调,在他们本地做个官已经一点问题都没有了,不是吏。
是正儿八经,有吏部文书的官。
官和吏不同,官为尊,吏为卑。
想要吏转官,难于登天。
所以那些秀才举人,绝对属于本地士绅土司的掌中宝、心头爱,其中举人如果参加三四次进士科都没能得中,他们便会安排那些举人直接去吏部授官。
举人是可以授官的。
但得有钱有关系。
同时既得不到什么好官职,也不可能被分到什么好地方。可他们老家就不是啥好地方,没多少人愿意去,直接回户籍所在地当官不可能,但去他们户籍所在地附近县城当官,还是没问题的。
几个家族彼此联姻,我家女婿去你家所在的地方当官,你家小舅子去我家所在的地方当官,彼此能不照顾照顾?
至于秀才,能考上举人最好。
实在考不上的。
也能安排到县衙之类的地方做吏。
吏再怎么卑微,那也是相比较于官而言,与平民比,还是高高在上的。家里光有人在外地当官,那也不算特别可靠,总不能事事都麻烦在外地当官的。
本地也得有人帮忙处理小事。
光靠银钱贿赂可不算靠谱。
还是得自己有人。
衙役之类算贱籍,肯定是不可能让自家秀才去做这些岗位,但衙门里也有不少不算贱籍的吏,比如说典吏书记。
这些位置同样相当重要。
如此协调才能护住自家资产身份。
所以说那些个秀才举人,其实就相当于他们未来的保护伞,是一点都不过分。韩王对其他平民动手,甚至于对他们家族里不那么重要的人动手,他们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当没看见,帮忙抚恤都行。但对秀才举人动手,就是挖他们的根了,他们实在无法忽视容忍下去。
这不,一了解具体情况,就立刻联合起来,到郡守府这边寻求帮助了吗?
郡守府里一时间可谓吵闹的很,一群人义愤填膺,面红耳赤的吵着,郡守本人则有些不知所措,因为面前这些联合起来的士绅土司他得罪不起,另一边的韩王他同样得罪不起,他又能如何?
最终只能先画饼安抚呗。
就是说他知道了,会帮忙了解,会去跟韩王协商,会跟上面反映,但具体怎么样还得等,让大家别急别慌,肯定会给他们个交代,绝不会让他们失望。
那些士绅土司也清楚,这事没那么容易解决,强求不得,所以只能勉强表示认可,暂且离开。但这些显然仅仅是表面如此,实际上离开郡守府后,他们很快便又在私下聚到一起,共同决定上面要是不给交代,那就别怪他们与地方土着以及反叛的土司们,里应外合了。
他们愿意臣服,给人当狗,为的就是能过安稳日子,现在连家族最好的后人都保不住了,还过个屁的安稳日子!
不如直接反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正在百里外一处山林围剿抓捕山蛮野人,既肃清地方危机,也顺带着增加自己实验样本的韩王,总算收到了王府亲信的紧急传讯。
然后整个人都有些迷茫。
有些感觉他不懂传讯的内容了:
“整个王府全都消失,炼制的蛊人也暴露了出来,王府怎么会消失不见了呢?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