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他更希望只执行第一点,也就是把所有藩王都放在京城自己眼皮底下看着,毕竟放出去的那些藩王们终究是隐患,万一哪天在外面拼搏个四五代,实力强大了反噬怎么办?
秦国不就是奋六世之余烈。
最后灭了六国吗?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在丁水面前并没有话语权,所以只是委婉提了一嘴,看丁水那边面露不满,也就没有再继续。
随着双方总算达成默契。
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第二天,丁水就最后又帮了朱铵一把,亲自下旨削藩,现如今那些个藩王都是天武帝儿子,所以他削藩属于父亲打儿子,一个个哪怕再不满也得受着。
可如果让朱铵上位削藩。
难免会有人觉得他刻薄寡恩,苛待兄弟等等,总之对他名声肯定不大好。
整个削藩过程持续了三天,那些藩王也哭过闹过,但丁水这毕竟下定了决心,所以他们哭闹也没用,最重要的是文武百官和勋贵们没人愿意支持他们。
毕竟他们享了这么多年福,谁对他们没点怨言,或者说不患寡而患不公的不满,反正闹起来也是皇族内部的事。
他们可懒得掺合进去。
此刻他们都在看热闹,半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所以那些个藩王最终只能无奈交出各自权力,然后派人回封地将自己媳妇儿女,以及下人奴仆,包括家产之类全部都搬回京城。
哪怕本来就有带儿女回来的。
也得回去把家产搬过来。
至于去境外打天下,即便朝廷愿意帮扶一二也没人愿意,谁没事出去受那苦啊。话说的好听,出去就直接裂土封王,打下多少土地都是封地,可万一失败了呢,失败命都没了,封个屁王啊!
对此,丁水其实有点失望。
而太子朱铵则是松了口气。
不过丁水也没强迫,随着削藩顺利结束,她就带朱铵半夜偷偷去了一趟她妹妹居住的道观,给他展示了一下那些高产农作物以及品质特别优良的牲畜。
当然,肯定有提前跟妹妹通过气。
所以过程很顺利,没什么问题。
而看到那些高产良种的朱铵,本来对完成新政计划只有三成把握的他,瞬间觉得,有这些个高产良种加持,至少能有七成。最重要的是,他的名声应该不会太差,毕竟只要这些高产良种在他统治期间出现,哪怕再怎么得罪文人被抹黑,这么大一份功绩终究无法抹灭。
对自己生前身后名都很重视的他总算松了口气,觉得能放心跟丁水干了。
紧接着,丁水就在下一个大朝会十分果断的表示,自己先前病重未愈,最近这段时间只是强撑着,但依然精力不济,所以决定退位禅让,去做太上皇。
百官勋贵有多震惊就不用说了,同时他们也不敢肯定,或者说不敢确定当今圣上什么意思,所以全都开口挽留。
不管内心再怎么欣喜。
再怎么想着别退位,暴毙才好。
表面大家还是说陛下依旧年轻,依旧健康,生龙活虎,这么英明神武的领导可千万不能退,必须继续领导他们。
太子朱铵也是按规矩推脱。
也就是这时候,一些老狐狸已经猜到当今可能真想退位,因为太子并没有什么恐慌情绪,而是面带微笑的婉拒。
据他们的了解,如果太子对此事不知情的话,大概率会恐慌不已,害怕圣上对他不满或者说想要做些什么。毕竟主动禅让去做太上皇的,自古以来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被强迫,被自愿的。
可如今太子这么淡定的婉拒。
大概率是他们父子两个早就已经商量好,要真的禅让,虽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于怀疑天武帝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最近做了那么多诡异的举措。
但还是积极配合了起来。
配合着走三辞三让流程。
本来这个流程严格来讲,应该分三天才能够走完,但丁水她真的懒得费那事,同时也不是很乐意当这皇帝。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批奏折,那些大臣,特别是文官奏折里还尽不写人话,看着就头疼,所以丁水硬是把整个流程压缩到一天,并且在早朝上就直接迅速走完。
早上她还是皇帝。
晚上回去便成了太上皇。
就讲究个效率!!!
可以说下朝的时候,不少大臣脑子都还是懵的,完全想不明白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