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足间尽显文人的风范与气度。只见他恭敬地向陛下深施一礼,直起身来后,微微扬起下巴,声音清朗而又不失威严地说道:“陛下,我大梁自开国以来,便以文立国,文化传承犹如滔滔江河,奔腾不息,源远流长,历经千载而不衰。此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乃是我大梁之根基,亦是我大梁傲然于世的资本。如今,此次南下议和之行,其意义非凡,关乎我大梁之威名与颜面。于外交礼仪的纵横捭阖之间,务必要将我上邦大国的威严与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也好让那南蛮之邦真切地领略到何为天朝上国的风范,何为礼仪之邦的雍容华贵。只是臣下心中着实好奇,不知鸿胪寺此番精心筹谋、慎重选定的主使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担此大任。还请鸿胪寺速速引荐出来,让我等得以一窥真容,好好评判其是否具备足够的才华与能力,足以担当此等重任,不负陛下的信任与朝廷的殷切期许。”说话的正是文坛传承儒林韩非!
他的话音刚落,礼部尚书李健便急忙插嘴道:“大人有所不知,此次主使乃是鸿胪寺的主事方舟大人。且不说别的,单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大家韩非韩先生,在我大梁文学界堪称泰山北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其文学造诣登峰造极,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谁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摆弄文学?那岂不是自不量力,犹如蚍蜉撼树,徒留贻笑大方之名。”
鸿胪寺选定的正使方舟大人,听闻提及自己,赶忙上前一步,向众人行礼示意。只见他面容和善,嘴角总是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和力十足的感觉。他双眸明亮而灵动,透着一股聪慧与机敏,举止优雅得体,一言一行皆散发着长期浸淫于外交事务中所培养出的八面玲珑之感。其身姿虽不似武将那般魁梧矫健,却有着文人特有的儒雅与从容,一袭淡蓝色的官服穿在身上,更显得气质不凡。
韩非也想为大梁安危出一份力,想随使团一同南下江都。
但韩非今年已经九十四了,实在不宜出门远行去千里之外的江都!于是陛下看向后座的张平,而前座的左航也回头示意!张平清了清嗓子:“论文坛传承,我等必然不及韩非所在儒林,但是论文辞功底,在坐各位未必会输给韩大家!”韩非见有人反驳自己,转身问讯是谁,张平缓缓走进中庭,叩见陛下后又转身跪向韩非,作了一首!陛下让他起身回话,“草民张平,本是布衣,今日蒙受圣恩,得邀参加夜宴,愿意讨教一下韩大家的文学!
韩大家不愧是文学泰斗,镇定自若,出口成章,一首《同欢共饮》瞬间让宴会的气氛变得更加欢腾:
“琼浆玉液杯杯美,
好友亲朋个个欢。
祈愿安康福永伴,
祝言如意乐长绵。”
此诗浅白而真挚,将夜宴的和乐融融描绘得生动鲜活,众人皆赞不绝口。张平亦微微点头,赞道:“韩大家此诗,平实之中见精巧,把这夜宴的盛景与众人的喜乐展现得恰到好处,实乃佳作。”言罢,他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声若洪钟,吟出: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此句一出,仿若一阵狂风携着暴雨呼啸而来,席卷江湖,那原本宁静的村庄瞬间被黑暗与风雨笼罩。四周的山峦在风雨的肆虐下,发出如海涛翻涌般的轰鸣,其声震耳欲聋,气势磅礴。众人的思绪瞬间被拉扯进这狂风骤雨的世界,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威力。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画风一转,在这风雨交加的寒夜,屋内溪柴燃烧正旺,火焰跳跃,映照着柔软的毡毯,带来丝丝暖意。诗人与可爱的狸奴相伴,悠然自得地躲在屋内,静看风雨,好一幅闲适温馨的画面。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前两句的壮阔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诗意的跌宕起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然而,张平的情感并未就此停留于这片刻的安宁。他语调一转,道出一位老者虽僵卧于偏僻孤村,身体被困于此,却毫无自哀自怜之情。心中所思所想,皆是奔赴边疆,为国家守卫那遥远的轮台。其爱国之情,犹如熊熊烈火,在这风雨之夜燃烧得更加炽热,令人动容。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直至深夜,风雨依旧,诗人卧于榻上,静静聆听那风雨之声。在这风雨的催眠下,思绪飘飞,竟在梦中踏入那金戈铁马的战场,冰河奔腾,战马嘶鸣,战士们奋勇杀敌。这最后两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对保家卫国的无限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