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张平便神色凝重地来到秘密据点,他深知此行皇宫充满未知与危险。看着阿艳,他毫不犹豫地将身上所有药瓶递过去,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低声说道:“阿艳,皇宫局势难测,若我遭遇意外,你凭借这些药瓶自保,离开梁都回去天宝号找师傅绝非难事。”
不多时,左航匆匆赶来,二人并肩迈向正阳门。皇宫门卫目光冷峻,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搜身检查后,才准许进入。踏入皇宫,那巍峨的宫殿和悠长的廊道散发着威严的气息。他们一路来到偏殿,只见龙榻之上,皇帝身着墨黑色服饰静静安坐。他面容精致,眉清目秀,发冠高高挺立,双颊泛着健康的红润。然而,那双眼眸却似寒星,冰冷且孤傲,仿佛能看穿世间一切,却又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情感的温度,深邃得如同无尽的暗夜,平静之下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与权谋。
左航率先跪拜,张平亦随之跪下。皇帝微微抬眼,缓声道:“二位平身,此乃偏殿,无需繁文缛节。这位布衣,应是左指挥使提及的张少侠,果真气宇不凡。”言罢,皇帝心中暗自思忖,这张平虽为商贾之人,却透着一股不凡的沉稳,若能为我所用,于使团之事或许能有意外助力。旋即问道:“可知朕今日召见所为何事?”左航恭敬回应:“下臣不知。”
皇帝目光转向张平,心中权衡着利弊:“朕近日多方探查,方知张少侠乃天宝号之人。江国与梁国局势微妙,天宝号在江国根基深厚,若能将其拉拢,既可充实梁国商贸,又能在与江国周旋中多一筹码。只是需让他们证明自身的价值。”于是说道:“朕愿接纳天宝号众人,然需有所作为。”
谈及使团之事,皇帝眉头轻皱,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决绝:镇抚司已毁,边境战火纷飞,江国大军压境,百姓苦不堪言。罢兵言和虽为权宜之计,却是当下最优选择。这二人,一个忠诚谨慎,一个来自江国商界,或能在谈判中洞察江国虚实。便开口道:“朕欲派使团南下和谈,缺两位副使臣,意欲遣你二人,意下如何?”
偏殿之中,气氛凝重而微妙。皇帝道出梁国欲接纳天宝号众人并委以重任的打算后,话锋一转,提及两国局势。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眼神中透着命令之色,二人根本没有拒绝的可能!
而是事实是梁国立国悠久,已历三十七代君王。梁国于文化一道堪称翘楚,放眼天下,素以文坛泰斗自居。百余年岁月,无数贤才如星子朝北斗般汇聚于此,皆因梁国能让他们才尽其用,此等底蕴与自信,江国岂能相比?江国如今虽兵锋强盛,肆意扩土,然不过是一介武夫行径,徒有勇力,未闻其有润泽后世之文化建树,终究难成大器,天下人心,自是向我梁国。
二位见此情形,深知难以推脱,便答应了下来。皇帝见状,微微点头,说道:“后天晚宴,左指挥使带张少侠来面见朝中要员。张少侠,届时莫要藏拙,需得展露本领,让众人信服才是。”张平心中一凛,暗自思量:梁国既以文立国,传承深远,必定藏龙卧虎,文学大家数不胜数。明日定要前往书店,好好探究一番梁国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以免在晚宴之上出丑露怯。
二人跪别皇帝,悄然退出皇宫。出宫之后,左航神色凝重地对张平说道:“张兄弟,我梁国有一位文坛大家,其自身新作虽不算多,但其师门却是学富五车,各类文章典籍浩如烟海,诸多着作流传甚广。你明日定要抽出时间,用心研读,熟稔于心,如此方能在应对各种状况时游刃有余,不致陷入被动之境。”
张平郑重点头,他明白,自己即将踏入的是一个以文会友、以才华论高低的全新领域,而这也将是他在梁国立足并为天宝号谋求发展的关键一步,不容有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梁都上空那层薄雾,张平与阿燕便已走在前往书店的石板路上。梁都的街道,古朴而又热闹,两旁的店铺陆续开张,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可张平却无心顾及这一切,他的心中满是对即将深入了解的梁国文坛的期待与忐忑。
踏入书店,一股陈旧纸张与油墨混合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店内,书架林立,犹如一道道沉默的知识城墙,上面摆满了形形色色、厚薄不一的书籍,仿佛在静静诉说着梁国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张平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便带着阿燕一头扎进了这书的海洋。
他们在书架间仔细地翻找着,手指轻轻滑过一本本典籍的书脊,每翻开一本书,都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慢慢地,二人对梁国与江国的历史有了更为真切的认知。张平的目光始终专注,他一心想要探寻那位梁国文坛大家师门的思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