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路途上,慢慢品味这些诗作的韵味,探寻其中的奥秘。
忙碌了大半夜,方舟终于将这些佳作整理成册。看着手中这凝聚着张平非凡才情的诗集,方舟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想象着自己在归途中,于马车的颠簸中,在山水的相伴下,沉浸在这些美妙诗句中的情景,心中满是期待。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方舟的脸上。他早早地便起了床,简单洗漱过后,便带着同样对文学充满热情的左航前往张平的住处讨教一二。此次获悉这么多美妙佳句,其中有太多的典故,方舟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尤其是对张平第一首诗中的典故出处,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从张平那里得到答案。
见到张平后,方舟客气地寒暄了几句,便直奔主题。他翻开手中的诗集,指着那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满脸疑惑地问道:“张大人,您诗中的渭城,究竟是何处?在下才疏学浅,竟从未听闻过此地名。”
张平微笑着,眼中透着一丝神秘。他缓缓说道:“主使,这渭城乃是我云游仙界时所去过的地方。在那遥远的时空里,它本是秦代的咸阳古城,到了汉代,便改称渭城。那里,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说到此处,张平的眼神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回到了现实时空中看到了繁华的渭城。“在那个世界,经贸极为发达,街道上车水马龙,各国的商人云集于此,交换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百姓们安居乐业,民生福祉,处处洋溢着繁荣的景象。渭城的清晨,细雨如丝,轻轻洒落,湿润了地面的尘土,那画面,宛如仙境一般。”
方舟和左航听得入了迷,仿佛眼前真的出现了张平所描述的那个渭城。过了好一会儿,方舟才回过神来,又指着下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问道:“那张大人,这阳关又是在何处呢?”
张平轻轻一笑,说道:“这些诗句中的典故,大多源自梦游仙界时所遇到的奇妙风景。当时,那些美景与感悟深深印刻在我脑海中,我便随手记录了下来。主使,对于这些,无需过于执着地追求其确切出处。重要的是,诗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能引起诸位的共鸣,这便足矣。”
张平说完,话锋一转,对方舟说道:“方主使,您看今日是不是该进宫向江国皇帝奏明请求,拿到通关文牒了?我们离开大梁已有多时,既然此次合议晚宴也已顺利举行,如今诸事已毕,也是时候该踏上回家的路途了吧!”
方舟点了点头,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等会下朝了,我便进宫索要通关文牒。此次和议,虽有波折,但好在结果还算圆满。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我们就能离开江国,踏上归程。”
左航在一旁也附和道:“是啊,此次出使江国,使团历经诸多事情,如今终于能顺利返程,实在是令人欣喜。”
三人又围绕着归程的事宜商议了一番,包括行程安排、途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张平心中,也开始期待着回到大梁,回到熟悉的地方,与亲朋好友相聚。
而方舟和左航,在讨论完归程后,又忍不住再次翻开诗集,沉浸在那些美妙的诗句之中,仿佛在这短短的诗句里,藏着一个无尽的世界等待他们去探索。
正当梁国使团上下满心期待着早日离开江国,踏上归乡之路时,江国皇宫的金銮殿内,气氛却显得格外凝重而热烈。一众大臣齐聚一堂,围绕着一个关键人物——张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位身着朝服、胡须花白的大臣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后,神情恳切地向江国皇帝进言:“陛下,臣以为,无论如何都要设法将张平留下。您想想,年仅十八岁的少年,竟能有如此惊世之才,随口吟诵的诗作皆为千古绝句。这般才情,实乃我江国千载难逢之瑰宝。若能将他留在江国,假以时日,其价值必定不可估量,远非此次合议所涉及的那些白银可比。”
他微微一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继续说道:“且看大梁,长久以来,正是凭借着文坛的优势,在诸多方面对我江国形成压制。若张平能为我江国所用,他日必能在文坛掀起波澜,为我江国夺回文坛气运。如此一来,不仅能提升我江国的声望,更能在文化层面上压北梁一头,天下学子从此南归江国!”
其他大臣纷纷点头,随声附和,言辞间满是对留下张平的渴望。有的大臣激动地说道:“陛下,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错过啊!”还有的大臣补充道:“即便付出再多代价,留下张平副使也是值得的。”
然而,就在此时,钱独匆匆出列,神色严峻,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昨日中午,慎刑司地牢与刑部天牢同时遭遇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