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时光便如那轻盈的雁行,悄无声息地掠过了初秋的余晖,悄然降临到了中秋佳节。
这日,天地间似被一层淡淡的哀愁所笼罩,满目皆是萧瑟之景,落叶纷飞,寒风细诉,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人间最温柔的团圆时刻,铺陈出一幅幅凄清而又充满期待的画卷。
大街小巷,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不同寻常的气息。灯笼高挂,红烛摇曳,像是夜空中最温暖的星辰,指引着归家的路途。家家户户,窗棂间透出柔和的灯光,那光里藏着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也是对近在咫尺团圆的深深渴望。孩童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灯笼,在巷弄间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这节日里最动听的乐章,驱散了周遭的寒意,让这份团圆的喜悦更加鲜明。
市场上,更是热闹非凡。摊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售卖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有豆沙的细腻,有莲蓉的清甜,还有那蛋黄油的醇厚,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更是对传统习俗的深情传承。人们或驻足挑选,或品尝议论,那份对美食的热爱,何尝不是对团圆时刻的一种珍视与庆祝?
而在这欢庆的背后,亦不乏淡淡的忧伤。有多少游子,此刻正遥望明月,心中满载着对家的无限眷恋;又有多少家庭,因种种原因,无法在这月圆之夜共聚一堂。但即便如此,那份对团圆的向往,却如同这中秋之月,明亮而坚定,照亮了每一个孤独的心灵,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
中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像是一曲悠长的诗,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描绘着家国的温情。在这萧瑟的秋意中,庆祝的不仅仅是团圆,更是那份跨越千山万水,始终不渝的人间真情。
每一年的中秋与除夕,对于谢六而言,仿佛是命运特意勾勒出的两帧孤寂图景,将他的生活染上了一抹难以言喻的苍凉。这两日,不似春日里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也不似盛夏时节热烈奔放的狂欢盛宴,它们静静地躺在时间的长河里,带着秋风的萧瑟与冬夜的寒霜,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谢六那颗本就敏感而脆弱的心。
中秋之夜,月华如练,银辉洒满大地,家家户户灯火阑珊,团圆之乐溢于言表。而往年的谢六,却只能独坐于尚书府那间简陋的小屋,望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涌动的不是诗意的浪漫,而是无尽的孤单与思乡之切。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身上,仿佛是一层薄薄的霜,冷得他心底发颤。他也渴望自己能够与家人围坐一堂,共赏明月,品尝着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份温馨与甜蜜,触不可及。
及至除夕,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如同一朵朵短暂而灿烂的生命,照亮了夜的深沉。谢六却置身于这喧嚣之外,仿佛是一个局外人,静静地看着这世界的热闹与自己无关。
在这两个特别的日子里,谢六的世界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膜隔绝开来,外面的热闹与他无关,内心的孤寂却如影随形。他尝试着用忙碌来填补这份空虚,却发现再繁忙,也掩盖不了心中的那份落寞。于是,他只能任由这份孤独,如同潮水一般,将他慢慢淹没,在这本该团圆与欢庆的日子里,独自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期待着下一个轮回,或许,会有那么一天,孤独不再是他生活的底色。
今年的中秋,谢六身为御前侍卫,早早地便因晚上皇帝将在宫中大摆筵席的缘故,来到了御前侍卫所点卯。之后在御前侍卫所吃了午饭,待到下午酉时就前往御书房换值。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其他九名今日执勤的贴身护卫。他们身着黄袍,威严而庄重,皆是经过千挑万选,武功高强之士。在御前侍卫的体系中,一般从二品起的御前侍卫,即便有贴身护卫的资格,也都不再亲自执行护卫之责,而是转而负责统领、文书或是训练新人的工作。红袍御前侍卫,更是御前侍卫所中的佼佼者,他们或运筹帷幄,或挥毫泼墨,或传道授业,皆是宫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然而,谢六却是个例外。他因被皇帝各种破格任用,未曾经历过御前侍卫的繁琐训练。他的武功,在御前侍卫所中保守估计也是头三名的水准,自然无需挨训。
根据侍卫总管商直的精心安排,谢六被安排在了皇帝左右,这一决定并未引起任何异议。毕竟,人的名,树的影,谢六的威名早已传遍宫中,谁人不知他单枪匹马杀上剑门,宰了剑道魁首后全身而退的英勇事迹?其他侍卫可自认没有这个本事。
换班在无声中悄然完成,仿佛是一场无声的仪式,彰显着御前侍卫的严谨与肃穆。黄袍御前侍卫被允许佩戴自己擅长的武器,他们或持刀剑,或握长枪,皆是宫中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