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紧锁,显然对张国明的反应感到意外。在这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仿佛被无限放大,成为了众人揣摩局势的线索。
福王微微皱眉,目光如炬,直视着张国明。
而皇帝,则依然端坐龙椅之上,面容沉静如水,眼神深邃,仿佛早已洞察了一切,只是静待事态的发展。
“张寺监,”突然直接,兵部尚书柳楠走出人群,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大殿的喧嚣,直击人心,“你身为大理寺寺监,职责所在,便是查明真相,维护朝纲。今日之事,关乎国家安危,你岂能因畏惧而不言?”
张国明闻言,身体更是一颤,几乎要跪倒在地。他深知,柳楠此言,既是对他的提醒,也是对他的威胁。在这权力的旋涡之中,他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张国明也明白,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慌乱,再次开口,声音虽仍带着颤抖,却已坚定了几分:“臣,臣虽不敢妄言,但臣定当如实而言,绝不辜负圣恩。”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再次安静下来,众人皆将目光聚焦在张国明身上,期待着他接下来的言语。而这场宫廷风暴,也在此刻,悄然进入了更为激烈的阶段。
张国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重负全部吐出,神色复杂地看了一眼那位此刻低头不语、仿佛与世隔绝的太子,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据臣麾下探子紧急汇报,马大人派遣谢侍卫,在潜入漕运衙门进行秘密侦查时,竟意外发现了羽林军的踪迹。”
说到这里,张国明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似乎想从他们的表情中寻找一丝共鸣或理解。然而,大殿之内,除了沉默,还是沉默。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他的下文。
张国明只能继续说,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据查明,前后两任广益城护城兵马司都尉,竟然都是从羽林军中提拔上来的,且他们之前都在东宫担任校尉之职。”
说到这里,张国明把头埋得更深了,仿佛要把自己完全隐藏在阴影之中,根本不敢抬头。他深知,自己所说的话,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掀起滔天巨浪。
羽林军,作为太子的亲军,一直以来都是太子殿下最为信赖的力量。而从羽林军中提拔出来的人,更是太子亲自挑选的精锐。如今,羽林军的踪迹竟然出现在广益城和漕运衙门,且这两处还私藏了兵甲。而太子提拔的人,在得知东窗事发后,竟不惜领兵造反,以求自保。
张国明说到这里,声音已经低沉到了极点,仿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斤。他太知道这些话意味着什么了。这简直就是直接说太子私藏兵甲,意图谋反,结果被人撞破,手底下的人为了自保而领兵造反了。
大殿之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异常沉重,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张国明的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破了宫廷的平静,也刺破了每个人的心防。接下来,将是一场怎样的风暴?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却又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