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懿军攻入万胜关,而关外铁云关的骑兵也到了城下,大月人全部被围困在了城中。大懿军队和残余的大月人在城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城中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大懿军士气高昂,他们如潮水般涌向大月人的防线。大月人则拼死抵抗,他们用盾牌组成了坚固的防线,试图抵挡大懿军的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懿军的将领们身先士卒,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大月人的将领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指挥着士兵们顽强抵抗,试图寻找反击的机会。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大懿军的一名将领发现了大月人防线的一个破绽。他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迅速冲向那个破绽。大月人防线瞬间崩溃,大懿军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迅速占领了城中的重要据点。
大月人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大懿军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他们彻底成功地收复了万胜关。
齐王面色凝重地踏着那满是鲜血浸染的地板,一步一个血印,缓缓地走进了万胜关的守军将军府。这座曾经坚不可摧的雄关,如今已被无情的战火摧残得面目全非,四处都是残垣断壁和烧焦的痕迹。
望着眼前这一片破败景象,齐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愤之情。他紧皱眉头,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四周,仿佛要将这片废墟深深地刻在脑海之中。随后,他毅然转身,快步走向书房,铺开纸墨,奋笔疾书起来。
不多时,一封加急奏折便呈现在案头之上。齐王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唤来亲信侍卫,吩咐道:“速速将此折送往京城,交予陛下!务必请工部尽快安排人手前来修复万胜关。”侍卫领命而去,齐王则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远方,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此时,一直在齐王身旁守护的谢六,面无表情,但眼神中却满是敬佩。尽管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谢六并未亲身参与到激烈的战斗之中,但他始终坚守在齐王左右,亲眼目睹了齐王在主帐内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英姿。每一次决策都如同利剑般精准,每一道命令都似雷霆般震撼人心。
尤其是当敌军占据了优势之时,齐王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调兵遣将,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那一刻,谢六心中对齐王的敬意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对于即将成为自己岳丈的齐王,谢六更是充满了由衷的尊重与钦佩。
齐王有条不紊地将所有事务都安排妥当之后,这才缓缓移步至书房之中,并稳稳当当地坐在那把雕花梨木椅上。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此刻正静静地凝视着始终沉默寡言的谢六。
过了好一会儿,齐王那张原本紧绷着的面庞上,终于如冰雪消融般渐渐绽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来。
遥想当初自京都启程之时,两人之间尚还存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隔阂之感,仿佛有一层无形的薄膜横亘于他们中间,使得彼此的交流与沟通总是显得有些生硬和不自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秦潇武不幸遇害之际,那种共同承受的巨大悲痛却让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尤其是在谢六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去替秦潇武报仇雪恨的时候,齐王更是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同仇敌忾之情涌上心头。
而后,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直至今日这场惊心动魄的万胜关一役,谢六竟然全然不顾自身所受的伤势,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护在齐王身旁。如此种种,皆令齐王心中对这位女婿的认可与满意之情愈发深厚起来。
“我听冉儿提及,你小名唤作阿正?”这一声称呼,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亲切,竟是齐王首次在谢六面前以“我”自称,其意不言而喻,已将谢六视为心腹之人,这份信任,沉甸甸的,让人心生敬畏。
“是,正是如此,殿下。”谢六心中五味杂陈,本想细述这小名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童年、关于故乡的记忆,却在齐王那温柔如水的目光下,化作了一声简单的应答。他深知,此刻的言语,不过是锦上添花,重要的是这份突如其来的问候,让他心生温暖。
“你与冉儿已定下终身大事,乃是陛下亲笔赐婚,只差大礼未成,唤我一声父王,亦是名正言顺。”齐王的话语,如同冬日暖阳,温暖而不刺眼,他以一种近乎慈父的姿态,望着眼前的谢六,那份慈祥,让谢六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
谢六闻言,猛地抬头,目光与齐王交汇,眼中的惊喜与惊讶交织,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一时语塞,那些平日里行云流水的话语,此刻却如被风干的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