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数日,谢六从每日下午酉时起始,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被紫禁城的琉璃瓦轻轻吞噬,他便如同一尊忠诚的雕塑,屹立在了皇帝十步之内,如影随形,直至次日午时,阳光重新洒满这金碧辉煌的宫殿,方得片刻喘息。如此轮回,一连五日,夜以继日,他的身影在昏黄与曙光间交替。
在这漫长的轮值期间,朝堂之上,又一次朝会如期而至,宛如一出永不落幕的戏码,朝臣们或激昂陈词,或低语争辩,那吵嚷之声,此起彼伏,如同春日里纷飞的柳絮,虽轻盈却绵密,填满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在这看似热闹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波澜不惊。国家大事,似乎都淹没在了这些日常的争吵之中,无甚波澜,一切如常,仿佛这世间最大的风云变幻,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但在这平静的湖面之下,却隐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暗流。众人皆知,一道旨意正如同离弦之箭,疾驰向福州,其锋芒直指福王,要求他交出福州的军政大权,回京述职。这旨意,无疑是朝堂上的一场风暴前奏,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心中暗自揣测着福王接到旨意后的反应。是顺从?是反抗?还是那更为微妙的权衡与博弈?
谢六虽身处这权力斗争的边缘,却也能感受到那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他默默守在皇帝身旁,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忧虑,却又迅速被坚定所取代。在这宫廷的深处,每个人都是棋子,也是棋手,而他,只愿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守护者,静待那未知的风云变幻,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只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尽量远离朝廷是非。
终于,五日轮值期满,休沐之日到来,他得以暂时脱离这权力的旋涡,享受片刻的宁静。
休沐日宁静的时光,悄然降临在柿子巷的深处,仿佛一位久违的老友,轻轻叩响了谢六那扇斑驳的木门。谢六终于得以暂时卸下肩头的重担,躲进自己那方小小的天地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闲与自在。
小院坐落在柿子巷的一隅,不惹眼,在谢六近几日得闲便一点点的修饰下,却自有一番风味。院墙不高,爬满了青藤,像是岁月不经意间留下的绿意盎然的诗行。一进门,便是一股淡淡的柿香扑鼻而来,那是院中那株老柿子树散发出的,它历经风霜,却依旧挺拔,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仿佛是岁月对谢六无言的馈赠。
谢六漫步在院中,脚下新铺的青石板路并不光滑。他抬头望向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然飘过,如同他此刻的心境,空灵而辽远。他这几日在院子里又挖了一块地,打算来年种点蔬菜。深吸一口气,那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新,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
小院的一角,设有一张简陋却雅致的书桌,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几本泛黄的线装书。
这是前日马怀洛送来的,他建议谢六还是要闲暇之余多看看书,不要做一个盲目的武夫,送了一整套的东西和书过来,还说如果遇上了不懂的,就做好标记,得空到马府来,他保证自己绝对是诲人不倦的,一副好为人师的样子。谢六自是非常感激,以前没有机会读书,只是找着机会学会了认字,现在有了条件,谢六自然是愿意让自己的学识提高起来的。
谢六缓缓坐下,提起笔来,慢慢的临摹字帖,先从最简单的千字文开始学起,同时也锻炼自己的书法,希望早日脱离现在的鸡爪文。
谢六正沉浸于墨香与笔韵的交织之中,一笔一划认认真真的临摹着字帖上的文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方天地平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然而,就在这份宁静即将沉淀为永恒之时,一只飞鸽划破长空,带着来自福州的急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惊涛骇浪。
那消息,犹如一股寒风,穿透了京都平静的表面,直抵最深之处。福王,作为坐拥三十万水师、盘踞一方的藩王,竟出乎意料地顺从了朝廷的旨意,已经开始着手将福州的军政大权交接给阜阳王,不日将启程回京述职。
这一举动,无异于晴天霹雳,让京都的朝臣们一时之间惊讶得合不拢嘴。很多人都走动了起来,皆难以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福王的顺从,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改变了朝堂上的格局。那些曾对福王抱有幻想或忌惮的人,此刻心中五味杂陈,对未知变局充满了的惶恐。而深宫之中,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之中难掩一丝笑意。既是对福王顺从旨意的满意,对他与福王兄弟情的欣慰,也是对自己权谋运筹的自得。对于皇帝而言,这一切确是他所期望的。他望着窗外那片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