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三父兄俱皆死于鲜卑人之手,家仇摆在那里,见来的是鲜卑人,更让其添了几分火气。以一种不要命的打法,迎着短刀,朝那两斥候欺身而去。
左边的斥候一刀砍来,魏三不管不顾,直接抬起手臂接住,虽然身上披挂整齐,但手上并无防护,短刀破开厚实的袄子和皮肉,一直砍到臂骨才戛然而止。
此时的斥候力已用老,魏三不顾剧痛,挥动环首刀,刀刃横向切进其脖颈处,可惜不甚熟练,未能一刀枭首,刀刃砍进一半,就被卡在颈椎缝隙里,进出不得。
血泉一般的污血溅射的魏三满脸都是,斥候矮小的身子顿时瘫软在地上,只剩下出血多,进气少了。
另一边短刀已然抵进魏三肋间,魏三当机立断,索性丢刀扭身,短刀前段的锋刃划开皮甲,在魏三腰间留下一条长长的血口,还好并未伤到肚腹。
好个魏三,手上虽然没有武器,但躲过这致命一击,右手抓住那人小臂,直接抱着就扭打在一起,仗着身量尚可的优势,一拳接一拳的当场把这斥候打死在地上。
抹了一把脸上污血,魏三拉住环首刀的刀柄,一脚踹向那耷拉半边脑袋的斥候,带着许多小辫的头颅顿时被踹得滚到墙边,生生的拔出了环首刀来。
抬头向上望去,两道黑烟*袅袅而上,如同利箭射出,隐约有火光折射下来,使得院中都明亮了些。
燧门处,一道不高的身影钻出,常侯庞坤没动,知道犯下大错的他焦急的一会儿看向下方厮杀的院中,一会望着空旷的四野神情呆滞,又急的在上面抓耳挠腮。
------
1.《居延汉简通论》:记载《塞上烽火品约》内容。
1.望见虏一人以上入塞,燔一积薪,举二峰,夜二炬火。
2.见十人以上在塞外燔举如一人,须扬。
3.望见虏五百人以上,若攻亭障,燔一积薪,举三烽,夜三炬火。
不满(五百人),二十人以上,燔举如五百人同品。
虏守亭障燔举,昼举亭上烽,夜举离合火,次亭燧何燔举如品。
这就是汉朝边郡的烽火密码。
2.1984年版《汉简研究文集》中推测,烽燧中的发烟装置可能和厨房是连通在一起的。
故而文中用之。
有些烽燧下方或旁边还会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子,搭建了些厕所,住房,粮仓,厨房,水井等,也有些会饲养些牲畜来改善伙食,补贴日用,更有甚者,还会在其中种些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