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了一阵,王苍忽然想到了一个重点,那就是与朝中之人交易。黎阳营自光武帝首置,一直由中谒者监之。那这托甄家卖军械的,便是宦官了?
王苍不由得心想:看来演义中还是把这些宦官的权势给弱化了,连马甲都敢买卖,这些宦官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头脑风暴了一阵,王苍开始盘算起这次要出的血来,既然甄厉想从中赚取差价,那看看他要赚多少。
一把卅十湅的钢刀,作价三千钱,不算贵,自己那把五十湅的钢刀也才七千五百钱,而且是溢价买的,放在内地郡国,可能也就五六千的样子。
至于其他的,价格也算是合理。要不是自己通过买马这事,可能连这些兵甲都买不起。
难怪读《孙子兵法·作战篇》时,上面说驰车千驷...日费千金。古人诚不欺我。
前世又听说,曹孙袁等人的部队在饥荒时都吃过人,甚至还听说袁绍的部队要靠吃桑葚,袁术的部队要靠吃河蚌才能勉强活着。
这么林林总总一算,这支武装千人的花销足足有3260万钱之多,如按官方折价就是3260金,按民间物价就少些,只有1630金。
可需要购买的不止这些,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武备和工具,这么一算,就是近四千金!
对于宦官来说,这是无本买卖。对于甄家来说,这只是倒个手的功夫。这般暴利之下,难怪甄家和宦官这么积极!
要是用《资本论》来说,他们已经敢于践踏世间的一切法律了!
大口喘了几下粗气,王苍将心情平复下来。就算这近四千金出去了,加上那五千金,甄厉可还是欠自己足足四万一千金之多!
刚刚还有些难受的王苍瞬间舒服多了,看了眼自家伴当,笑着说道:“乱世将至,这一千人的武备是远远不够,吾等还需多多积蓄实力。到时候如吾为大将军,延寿你就是大将军司马!”
王延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我不愿为大将军司马,我只愿等主公成为大将军之后,为主公牵马便知足了。”
“延寿啊延寿。”
“不说这些,宋宪!且将刘、杜二位士史请来。”
“唯。”
------
1.牙侩:即古代的掮客,也即中间人之意。而像马匹交易,则是另外一个称呼,驵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而这个词在唐朝则称为牙人,宋代也称牙侩,元代则是牙行,明代就演变成了经纪或者牙人。
就像官职一般,陶唐、虞舜、夏商周、秦汉一路演变,牙侩亦是这般。
2.黎阳营:作为东汉除洛阳的北军五营外的几大常驻军营,黎阳营设置的最早。
其次就是汉明帝时期的度辽营和汉和帝时期的象林营。之后就是汉安帝时期设置的雍营、虎牙营、扶黎营、渔阳营这几大常驻营。
除开黎阳营、度辽营和象林营,其余都是汉安帝时期设置的。
但由于其辖区各有不同,其所将兵皆不多,除开正常应募的军士之外,多用驰刑士、罪犯、囚徒等充之。
这里主要讲的是黎阳营,其驻地在魏郡的黎阳县,属于是靠近太行山脉的地方,但其驻地离三辅不远。
像赵哥的最风流中,荀贞便曾为魏郡太守,其离三辅及洛阳不远。
而其常驻的营兵尽皆为骑士,且披甲率很高,一般是铁铠与皮甲对半,结合尹湾汉简的武库内容,其营中应有马甲存在,只是平常为了保持机动性,故而不会直接穿戴马甲奔袭,应是与后勤辎重一同行动,且有马甲,必然有副马存在。
而之前也注释过,在汉顺帝时期,因鲜卑数寇南郡...顺帝从之。乃遣黎阳营兵出屯中山北界...
这虽是出屯,但等到胡乱一退,这些人还是要返回原先驻地的,也就是魏郡黎阳县。
至于之后黎阳营的大动作,史料上就有些缺失了。
而对于黎阳营,东汉是以中谒者监之。
关于中谒者,这是一个六百石的官职,且在整个西汉和东汉之间,反复更换过职能和称呼,如秦朝初置时的中谒者令,西汉武帝时的中书谒者令,成帝时的中谒者令,哀帝时的中谒者令史,东汉又有中谒者。
这个官职在两汉反反复复,令人头疼。
关于宦官的权势,前文已提,这里就不过多赘述,至于说贩卖军械比较离谱的,可以考察一下东汉宦官的发展。
像这种胡乱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