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华夏历史,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朝代能撑过三百年。”
“那大明又凭什么例外呢?”
张北玄语气平淡地问道。
“没能撑过三百年?”
朱元璋一时语塞,虽然心中有些不满,但仍问道:“唐朝统治了多少年?”
这不需张北玄回答,朱标便直接答道:“回父皇,唐朝统治了二百八十九年!”
“宋朝呢?!”
朱标的回答让朱元璋颇为意外。
他一直以为大唐强盛,理应更长久一些,至少三四百年才是。
未曾料到,连鼎盛时期的唐朝,也未能突破三百年,令他感到惊讶不已。
“严格来说,宋朝分为两个时期,南宋存在了一百五十二年之久。”
“北宋略为长久,但也只有一百六十七年……”
朱标接着补充道。
“那么元朝呢?”
朱元璋深知,宋朝一分为二,在他这种帝王眼中根本不被视作同一个国家。
“元朝执政时间并不长,仅仅九十八年!”
张北玄直接回应:“因此,你为何认为大明能够长久稳固?”
沉默良久后,朱元璋低垂着目光,而朱标也是低头不语。
在他看来,大明之所以难以久续辉煌,归咎于后来者的平庸无为。
意识到这一点,他不禁深感必须加强对子孙后代的教诲。
轻叹一声后,朱标开口说道:“父皇,这一切皆是儿臣之过。”
“没能教育好后续继承者,请父皇责罚!”
听到这话,张北玄疑惑地看了一眼朱标,随后问道:“这件事与你何干?”
“没错,张北玄说的对,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打断了二人对话,“未来后世子孙,与你无关。”
“至少咱大明,并未像秦那样,二世而终,错不在你身上。”
言毕,他忧心忡忡地抿了一口酒。
“咱相信,老大将来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皇帝,所以你无需自责。”
“不过咱更想了解的是,为什么那些看似强大无比的王朝,甚至包括大明,都没办法突破三百年的束缚?”
放下手中的酒杯,朱元璋也是以一种谦逊的姿态望向张北玄求解。
他自然也是想要理解其中缘由。
“封建王朝存在着诸多弊端,我就简单列举几点关键问题吧。”
小酌一口,张北玄缓缓讲述道:“首要原因,在于皇帝的权威难以渗透至民间,导致控制力不足。”
“仔细观察,实际上只有官僚系统以及士绅家族,这些体系才会真正遵从皇帝意志。”
“乡间百姓更多听命于本族长或地方领袖,而非中央朝廷命令。”
刚讲完此话,见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尽管朱标和朱棣对此或许尚存困惑,但作为一位曾经经历过苦难岁月的人来说,他完全明白个中奥义!
当年还未起义之时,他们这些平民,对朝廷政策几乎毫不知情;
唯有本地村长的话语,才具备实际影响力。
这些家族长辈及乡村领导者,才是当地真正的主导力量。
“即便如此,这也跟王权有何相干呢?”
“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又能如何撼动至高无上的皇位呢?”朱棣带着几分轻蔑反驳,认为平民阶级绝不可能构成威胁。
扫了朱棣一眼后,张北玄清楚知道当前的朱棣还不够成熟;这样的言论与日后那位雄才伟略的永乐帝实在不符。
“贵族地主有多少?相比之下普通民众数量又有多少?”
“历朝历代,每一次成功的起义背后,依靠的是谁的力量支持?”
张北玄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丝意味深长:
“即便是你爹——太祖高皇帝本人,不也正是依赖底层百姓力量,才得以起家,并最终夺取天下,坐稳皇位的么?”
面对质疑,朱棣仍然固执己见:“那是由于元蒙政权暴戾,早已丧失民心!”
“失去民心的本质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失去了对低层民众的基本掌控权罢了。”张北玄淡淡解释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么?”
不再执着于这个问题后,朱元璋转而继续追问。
“另外,就是每个封建皇朝都无法避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