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他总是勤勉有加不敢丝毫懈怠,就是担心遭受指责唾骂成为人们眼中手足相残、专制残忍的暴君!
生怕受到众人的责难,更加担心在史书中留下永世恶名。
朱元璋的这番话,让李世民久违地感受到了一丝慰藉,这份宽心之感堪比珍稀宝物。
难怪李世民会如此激动,不止他一人。
在场的长孙无忌、程咬金、杜如晦以及魏征等人,也都被深深震撼。
岁月流转中,李世民所达成的成就他们一一目睹,心中充满了钦佩之情!
能够成为这位英明帝王麾下的臣子,实属荣幸。
然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也一直存在着某些困惑与不安。
特别是玄武门事变带来的阴影,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虽然不清楚历史如何评判这一时期,但从今日朱元璋的话语里,似乎给了所有人一个大致的答案。
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二郎,现在你总算是可以放下了。”
长孙无垢泪水盈眶,激动地说出这句话。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李世民内心深处,那难以言喻的情感负担。
为了登基,却不得不面对家人间的悲剧性决裂,这让李世民备受折磨。
但是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因为朱元璋的一席话而得到了某种释放,长久以来纠结的心情终于得到舒缓。
“对啊,放下了,真的放下了。”
李世民情绪激动至极,眼含泪光,声音略显沙哑。
他认为,自己这些年来的辛苦与努力是值得的。
至少他的功绩在历史记载上,几乎仅次于秦始皇赢政。
这就足够了!
“爹,您是不是有点过分抬举他人了?我觉得您的能力超越了唐太宗甚至是第一位皇帝很多。”
见到父亲这般动情的模样,已年迈的朱棣走近朱元璋身边,轻声调侃道。
“去你的,你明白个啥?”朱元璋笑着责备。
“这是人家的地盘,说话时自然要给别人留点面子。没看到那边那位有多么高兴吗?”
事实上,朱元璋不仅不是个小心眼的人,相反,他对时机把握十分敏锐,并且善于根据不同场合说合适的话。
李世民是否真正排名于嬴政之后还需要讨论,但在场上的这一刻,朱元璋清楚自己确实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者。
那么为何不借此机会,帮助实现对方的梦想呢?
在一旁坐着观看这一切的张北玄微笑着沉默着。
没想到连老人也开始懂得体贴人意了。
“好!真是太好了!”
李世民满怀喜悦地宣布,“为庆祝远道而来的大明皇帝及其随行高人,接下来三天,全长安城欢庆不断,取消夜禁!”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齐呼陛下英明并纷纷下跪表达敬意。
李泰也随之附身叩拜,心里则偷偷放松了一下,认为自己的秘密已经平安过关。
可是,就在此时……
性格直接坦率的朱元璋忽然说道:“好吧,老李啊,咱们该继续谈谈你孩子的未来了吧。”
听罢此语,刚刚才感到些许安慰的李泰,心头再次泛起波动。
怎么说着说着又绕回到自己头上来了?
难道面前这位老前辈真的打算紧追不舍?
李泰内心吐槽不断,表情复杂地勉强笑了笑回应道:“大明陛下的建议我已经足够感激不尽了,不再好奇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聪明如斯的朱元璋,岂会不知晓李泰所想?
于是转口说道:“真是这样想的吗?不过别后悔哦,错过今天这个机会,以后再想找寻改变命途的方法,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说不定,掌握了自身将来的命运轨迹之后,还可以尝试做出调整,甚至扭转乾坤呢?”
这几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着极大的魔力,令现场众人无不热血沸腾。
大家渴望预知命运的原因很简单——
希望通过了解未来的方向,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或者作出相应调整,毕竟谁不希望能够一生顺遂平安度日呢?
对于在座的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来说,如果能够知晓前方路上的波折,即便无法彻底避开所有的风雨变幻,也能借助手中权力确保生活更加惬意舒心。
“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