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朱元璋深知,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考虑。
即使这种做法在他看来颇为难以下决心——哪个皇帝会乐意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但现今大明广袤无垠,千万子民需要关怀。
按照张北玄的方法不仅能稳定朝政开支,还惠及亿万百姓,若只着眼眼前小利,终究得不偿失。
对此,朱元璋心中了然。
“帝师,咱心中已然了然,”
朱元璋终于放下纠结,坦然相对。
马皇后也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老朱啊,若能明悟就好,张北玄向来行事端正,断不会害你,他始终心系百姓。”
“妹子所言极是,咱知晓。帝师虽超脱世外,但时刻不忘世间苍生之困苦,实在是我大明的支柱。”
“老朱啊,对于大明财政短缺的问题,臣有些看法或许能够为你的决策带来新的启示。”张北玄开口说道。
朱元璋微微扬眉,示意张北玄继续说下去。
“依我分析,导致国库亏空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一是自然灾害; 二是战争带来的破坏; 三是人为造成的损失。”
张北玄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至于第三项,则是最直接关系到财政收支的问题所在。
“依咱看,解决这第一点应该是相对容易些的办法。”朱元璋表示,“只需要下令使用储备金收购农业用地、水源丰富的农田乃至矿藏和林区资源等……”
然而,在听到此番论述后,张北玄却摇头说道:“老朱啊之意固然有理,但或许并不十分恰当。
“哦?何解?
“老朱啊应当考虑更加高效的方式来使用这笔资金。与其直接投入购买土地资源,不如引导富裕阶层自发行动。”
张北玄进一步阐述其想法:“比如你,可以下诏指示官方机构购入一定数量的食物及盐铁类商品并进行存储。这么做不仅可以促进市场经济活力,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也会变得游刃有余;待行情上涨后再转售出去亦可获利颇丰。”
“这个建议的确不错!”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眼睛一亮,并称赞道,“帝师见解独到!”
“那接下来,该如何操作,才能有效调动起这些贵族的积极性呢?
张北玄建议说:“你可以尝试颁布政令,邀请各地商贾捐献粮食、盐铁制品以及其他各类重要物资以支援朝廷运转”
闻言,朱元璋皱了皱眉,满脸疑惑地看着面前张北玄:“这似乎不太好理解。既然这些东西,都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空间,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甘心拿出来分享给大明呢?”
“这就需要仰仗老朱你的巧妙运作了。”
“由咱来做这件事?”朱元璋略显惊讶。
“正是如此。”张北玄点点头继续讲道,“老朱啊只需制定一道敕书规定,凡是愿意贡献货物给大明者,均可享有让后代平等地参加官僚考试的权利,作为回报。”
“这样一来估计会引起相当多富有家族的兴趣争相前来奉献财物。”
明代科举虽然理论上是对所有人都公平开放的平台,但实际上却往往存在着种种幕后操控的现象。
在此环境下,官员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较之商人,或地主阶层的子弟显然具有更多机会。
正因为如此原因,普通商贾之家,对于通过考试跻身仕途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强烈。
因此即使只给予一点小小的激励,也会引发非常积极的响应。
朱元璋恍然大悟般地点头赞同:
“如能再加一条保证无论是否拥有家世背景,都可以同样获得晋升途径的话,岂不是更好!”
“当然可行。”
张北玄赞同地点点头:“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属于公共财产的商业网点暂时租赁给私人经营者打理。”
“如此既能够增加皇家收入又能促进整个行业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 尽管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最高统治层手中,但是这种方式无疑大大扩展了财源渠道,同时也使得手工业和贸易活动愈发兴旺发达。”
听完这段话之后,朱元璋忍不住激动地拍桌叫好。
正如张北玄所预测,那些富有的大家族们肯定愿意拿出积蓄参与这项计划,毕竟许多时候,钱放在那里也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
而今有了这样一项,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机会,自然乐于出手支持朝廷建设事业。
以前,由于担心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