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电灯,用来照明的。电灯发出的光要比蜡烛强上百倍不止,黑暗中只需要一盏电灯,就如同置身于白天一样。”
张北玄缓缓解答。
逐渐适应光线强度后,朱元璋及其他人惊讶地注视着屋梁上的灯光。
四周异常寂静。
作为昔日帝王,朱元璋意识到这项发明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如果有电灯,再也没必要点蜡烛了。
如果能在奉天殿或者皇宫内,任何地方安装上这种灯泡,黑夜和白天还有什么区别呢?
不仅如此。
要是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用了电灯,甚至连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装上,晚上出门也不再可怕,宵禁都可以取消!
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灯泡,其实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
未来所有人都会从这个发明受益!
单凭这样一个贡献就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难怪张北玄如此看重此人,咱还真是低估了他的能力。
朱元璋对方迪生的观感逐渐认真了起来。
连一向沉稳的朱棣此刻也感到尴尬,脸上泛起了红晕,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他突然间有了新的领悟!
以往永乐大帝达成的丰功伟业,其实不过是他个人的成绩罢了。
无论是否为后人着想,或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稳定,这都不能使老年的朱棣成为一位改变世界的重要人物。
但目前看到的这个名叫爱迪生的人,外表虽普通,却掌握着足以重塑世界的强大力量!
仅仅是一盏灯泡,就已经彻底改写了人类历史,并创造了一段全新的时代,影响了全世界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多么震撼的事实!
更加令人惊骇的是!
这种由爱迪生创造出来的灯泡,即便是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依旧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扪心而问。
即便是朱棣在老年也难以企及这样的成就!
不止是他,就连开国之君朱元璋也不可比拟。
‘老头我甘拜下风。’
年迈的朱棣表示赞赏道:‘张北玄,你说的那个灯泡,就是之前有个叫富兰克林收集雷电所开发出来的吧?’
张北玄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样,整个故事要从富兰克林成功地收集到雷电说起,随后这个国家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双手背于身后,朱元璋望着那个因为自己创造出灯光,而激动不已的爱迪生,淡淡开口,“单凭这一盏灯,似乎并不足以令你这样称赞?”
见状,张北玄笑着解释,“你说得没错,这只是他们众多革新成果中很小的一部分罢了。”
接着。
随着张北玄轻微挥手的动作,周围景象又一次转换开来。
当所有人重新张开双眼之时,
发现自己正处在一间宽大的房间里,
四周不断有穿着西服的外国人在紧张匆忙中移动,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焦急。
'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对此充满兴趣的朱瞻基问道。
很快,他注意到这些人手里拿着一大张布满字迹的纸张。
“这里是一座报业大楼”,张北玄介绍说。
“报业?” 朱元璋不解地追问道。
“自从人们掌握了利用电力技术之后,在此国度内便涌现出了许多新奇的事物,
报纸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一边说一边走近其中一张桌子前停下。
桌上摆放了一台奇怪装置。
恰在这时,机器启动运转,只见一张空白文件缓缓被送进上方入口,待它出来时上面已密布文字符号。
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不需动笔亦无须人工,居然可以直接成文?
朱元璋惊诧无比,两眼圆睁如牛铃一般。
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渴望拥有的东西。
毕竟作为明朝最着名的勤勉君王之一,每天要审阅数千上万件公文已是常态。
尽管精力旺盛如其子朱棣对此也只能摇头赞叹,
但再如何努力也是血肉之躯,终会感到疲惫,不愿整日埋头公务。
然而身在其位必谋其政,
只要有一天放松警惕,则手中的权力可能随之失去控制力。
所以唯有坚持不懈,保持高压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