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少爷估算的还真准,这个装了一大半土豆的箩筐还真就差不多是65斤。”
张弘单手从容地提着秤,下面恰好挂着那个装了一大半土豆的箩筐,
“1670斤呐,难怪小少爷说土豆的产量跟番薯差不多呢。”
李国助笑着摇了摇手,说道:
“现在说差不多还为时过早,得称过了才作数,你们赶紧称一下番薯。”
“不用称了,以我的经验,可以确定这亩番薯的产量在2000斤左右。”
郭怀一突然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亩番薯总共装满了15个大箩筐,
像郭怀一这样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一眼就能据此精确预测出其产量。
李国助迟疑了片刻,说道:
“还是称一下吧,我不是怀疑你的经验,只是想见识一下你的经验有多准。”
“称一个箩筐就行了,不用每个都称。”
此话一出,颜思齐、杨天生、陈衷纪、林福、张弘五人却都用秤吊起一个装满番薯的箩筐,称量起来。
“134斤14两9钱。”
最后还是杨天生秤的最快,在报出自己的称量结果后,顿了顿说道,
“看来郭小弟的经验还是有些准头的。”
以他的职业操守,没等另外四人报出称量结果,就下结论,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李国助本来只让称一个,但既然五个人都称了,就用询问的眼光扫过另外四人。
那四人无不点头,表示自己的称量结果跟杨天生差不多。
其实这些箩筐的大小全都一样,装满同一种农作物时,重量肯定也都差不多。
所以只要称出其中一个箩筐的重量再乘以装满番薯的箩筐数量,
就足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这亩番薯的产量了,的确没必要每个装满番薯的箩筐都称。
从杨天生的称量结果来看,一个装满番薯的箩筐大约重134斤左右。
则15个装满番薯的箩筐当然就是2000斤左右了。
明代一斤大约是600克,是现代一斤500克的1.2倍。
所以明代2000斤就是现代的2400斤,折合成现代公制为1200千克,也即1.2吨。
对于明代的番薯亩产量而言,这个成绩已经算是拔尖的了。
就算是在现代,这也是相当不错的产量。
不过相比玉米和土豆的亩产量,番薯的这个亩产量并没有带给众人多大的震撼。
李国助故作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嘛,再把烟草和甜菜称一下,咱们就回要塞准备晚宴!”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全都兴奋起来,毕竟期待这顿土豆宴已经将近四个月了。
颜思齐、杨天生、陈衷纪、林福、张弘五人也都急忙称量起了甜菜根。
跟番薯一样,这亩甜菜根也是满满的装了15个大箩筐。
称量结果是每个装满甜菜根的箩筐都有134斤左右。
15筐总重约为2000斤左右,折合成现代度量衡约为2400斤左右。
在现代,甜菜的亩产量一般在3000公斤到5000公斤左右。
由于农业技术相对落后、肥料使用有限、灌溉条件较差等原因,
明代甜菜的亩产量肯定比不上现代,能达到1200公斤也是相当不错了。
最后是一亩烟草,总共就装满了4个大箩筐。
每筐的重量大约是33斤,折合现代单位约为40斤,也即20千克。
所以这亩烟草的产量大约是80千克。
在现代,普通烤烟的亩产量在110公斤到160公斤左右。
以明代的农业条件,能达到现代产量上限的一半,也是相当傲人的成绩了。
李国助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兴奋地叫道:
“多谢大家帮忙,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可以回要塞了!”
众人闻言,无不兴高采烈,纷纷抢着挑起了沉重的箩筐。
这五亩地的收成总共装满了54个大箩筐,还有46个箩筐是空的。
所以50个人最后只有27个人挑上了丰收的扁担。
他们精神振奋,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怀着对土豆宴的憧憬,
尽管肩上扛着重担,脚步却异常轻快。
相比之下,那些挑着空箩筐来,又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