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
郑芝龙降清时,李德就跟在其身边,一起被满清掳去。
郑芝龙曾多次派李德去劝降郑成功。
后来他又辗转回到郑成功麾下,
到澎湖海战时,担任管理大炮冲锋营一职,兵败不知所终。
现在距离澎湖海战爆发的1683年还有67年,那时的李德已是87岁高龄了。
李德说要出银票,就说明他跟颜思齐一样,手里没有如此大额的现银。
“我也出五万两银票。”
李德报价出资后,不等李旦询问,马上又有人报价出资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俊臣。
没错,他也是一个出海,只是这次为了图新鲜,想试一试驾驶西洋船的感觉,才应聘了仁王号的舵工。
他自己也没有船,是受雇于李旦,担任其名下商船的出海。
“那我,我也出五万!”
紧接着又有一人报价出资了。
这人不是别人,居然是张弘!
别看他憨憨的,一副老实巴交的农民模样,其实也是个出海。
不过从他报价时那底气不足的样子来看,显然是不怎么富裕的。
毫无疑问,他自己也没有船,是受雇于李旦,担任其名下商船的出海。
除了上面已经报价的四位,现场还有七位出海。
他们是鸿鹄号、鹏发号的出海,及跟李旦来的五位出海。
仁王号的出海是颜思齐,已经出过价了。
李俊臣和张弘平时虽是出海,但这次都在仁王号上当船员。
所以鸿鹄号和鹏发号的出海都另有其人。
李旦这次一共开来了七艘老闸船,
李旦自己任一艘船的出海,
李德任一艘船的出海,刚才已经报价出资了。
所以还没报价出资的,是其余五艘船的五位出海。
这七个人最后总共出资二十五万两白银,当然都是银票。
所以不算李旦带来的那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物资,
在场所有出海最终的出资总额是六十万两白银。
在这个时代,堪称是一笔非常雄厚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