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23章 被埋没的何良焘

第123章 被埋没的何良焘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大唐镇国公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三国之现代魂 快穿之非炮灰女配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四合院:当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大明英宗朱祁镇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汉吏

明末西法炮学着作凡六种,包括:

何良焘《祝融佐理》,天启间成书,现存道光间抄本,约字。

孙元化《西法神机》,未定稿,编纂止于崇祯四年,现存光绪二十八年刻本,约字。

张焘、孙学诗《西洋火攻图说》,天启年间成书,现已佚。

何汝宾辑《兵录·西洋火攻神器说》,现存崇祯元年刻本,约5800字。

韩霖《守圉全书》崇祯八年成书,现存崇祯十年刻本,共8卷,首末各1卷,被分成40册予以保存,是目前国内可以核实的较为完备的版本。

汤若望、焦勖《火攻挈要》,崇祯十六年成书,现存莫友芝跋清抄本,道光二十一年、二十七年刻本,约字。

其中后面的五本书都引用过《祝融佐理》的内容。

孙元化《西法神机》引用《祝融佐理》最多,

现存的《祝融佐理》70%的内容与现存的《西法神机》基本相同,约占《西法神机》之半。

韩霖《守圉全书》卷首“采证书目”列有“《祝融佐理》何良焘”。

其卷2《设险篇》引用“筑造卫城台铳说”四百余字,署名何良焘。

崇祯十一年成书的,范景文辑《战守全书》,卷10《守部》载何良焘《铳台说》两千余字。

汤若望、焦勖《火攻挈要自序》中评价《祝融佐理》说:

“其中法则规制,悉皆西洋正传。”

既然西洋传教士汤若望也是《火攻挈要》的作者之一,那么这个评价应该是十分中肯的。

观其现存文字,也不难发现其与西班牙炮学颇有渊源。

其中一些内容明显是出自西班牙人柯拉多的《实用炮学手册》和普拉多的《炮学指南》。

其实除了记录西班牙炮学的精髓外,《火攻挈要》里还有一些作者何良焘独创的技术,

主要体现在铸铁炮技术之上。

欧洲生铁冶炼工艺发展相对缓慢,生铁铸炮出现较晚。

16世纪中期,英国首先大量铸造铁炮。

17世纪20年代开始,西欧其它国家才开始陆续掌握铸铁炮技术。

中国生铁冶炼技术传统悠久,一旦与欧洲火炮设计理论结合,就催生出铁炮铸造行业。

明末清初各政权大量仿造红夷大炮,就传世实物而言,铸铁炮远多于铸铜炮。

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特别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铸铁炮技术明显是源自中国。

《祝融佐理》中还有结合铸造、锻造工艺的双层铁炮、铁芯铜体炮技术,

为其它欧洲炮学着作及明朝西法炮学着作所未见,明显是何良焘的独创。

这类炮通常都是以锻铁为内层,铸铁或铸铜为外层,巧妙地规避了当时铸铁炮容易炸膛的问题,极大提高了火炮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此可见《祝融佐理》的作者何良焘,是一位学贯中西,才智出众的炮学大家。

然而与上述引用过《祝融佐理》内容的西法炮学着作的作者相比,

何良焘声名并不显着,流传至今的生平事迹也很稀少。

这可能是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的缘故。

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其生平事迹大略如下:

何良焘,字烈候,浙江仁和人,天主教徒,

天启间崇祯初,在澳门充任通译,习得造铳、筑台之法。

崇祯八年在温处巡道副使薛邦瑞麾下任军前赞画,于浙江沿海清剿海寇刘香的残部。

薛邦瑞的叙功题稿中称赞他“谋能料敌,计谙火攻。”

可见此人不但是个技术型人才,还有谋略,是个能当策士的人物。

崇祯十一年,在卢象升麾下为赞画,驻防九边重镇中的宣府镇和蓟州镇,专长为制造、使用西洋火器。

也许正是因为在澳门当过通译,才使何良焘有机会接触欧洲炮学的一手资料。

至于其他西法炮学的作者,更多的只能接触二手资料。

这是何良焘与他们的本质区别。

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跟随过卢象升这样的名将,何良焘的才能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否则在宣大和蓟镇那样的九边重镇,就应该出现很多由他指导建造的棱堡,而不是只有他参与铸造的火炮。

所以对于何良焘,李国助志在必得。

因为李国助需要何良焘这样的人才为永明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末世重生之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