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32章 试射四轮,每轮连续发射五次,不炸膛不停止

第132章 试射四轮,每轮连续发射五次,不炸膛不停止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大唐镇国公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三国之现代魂 快穿之非炮灰女配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四合院:当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大明英宗朱祁镇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汉吏

面对这种情况,何良焘给出的解决方案便是结合铸造和锻造工艺的双层复合金属炮。

这种炮内膛为熟铁锻造,外膛为生铁或青铜铸造,内柔外刚,

相比单纯的生铁炮强度高,重量轻,又比熟铁炮体量大,定形能力强,

结合了两种技术的长处,可制造多种攻铳、守铳。

16~17世纪间,世界范围内的复合金属炮主要有铁心铜体、铁心铁体、三层体以上结构三种类型。

其中的铁心铜体炮,是明清战争期间,明朝工匠结合南方发达的铸铁工艺,与嘉靖间弗朗机子铳铁心铜体制法的成果,达到的中国传统制炮工艺的最高水平。

铁心铜体炮拥有重量轻、韧性佳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且较纯铜炮便宜、耐磨损,又较纯铁炮易散热。

流传到现代的明代铁心铜体红夷型前装炮,纪年铭文最早者,为崇祯元年京师兵仗局所制“捷胜飞空灭虏安边发熕神炮”。

据统计,崇祯年间生产的双层前装欧式铁炮,至少还有7门流传到了现代。

不过这种技术的出现,也侧面反应了当时的人对灰口铁的形成机理还没有什么认识,

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纯铸铁炮中,存在性能优于白口铸铁的灰口铸铁。

当时肯定也是存在灰口铸铁炮的。

现代考古甚至还发现过汉代的球墨铸铁,而且疑似还是有意识地生产的。

不过从明代的情况来看,汉代如果真有过这种技术的话,也显然是失传了。

毕竟古代中国在鼓励技术创新和保护技术传承上一直都缺乏有效的制度。

但更大概率还是汉代人能炼出球墨铸铁纯属运气使然。

总之直到明末,中国工匠都还没有发现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的形成机理,

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生铁中存在这样性能优良的品种。

否则他们就不至于剑走偏锋地去研发什么多层金属复合炮。

毕竟这种工艺相对纯铸铁炮来说,还是要复杂不少,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不利于批量生产。

不过相对于青铜来说,双层金属复合炮还是有性价比优势的。

在灰口铸铁炮没有普及之前,这种炮应该可以成为青铜炮的替代品。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砂型铸造逐渐成为欧洲主流的铸造工艺,灰口铸铁炮也逐渐成为欧洲军队的制式火炮。

而双层金属复合炮在欧洲却从来都没有流行起来,原因应该就在于工艺复杂,不利于批量生产。

现代要想通过实验来对比双层金属复合炮与纯灰口铸铁炮的性能优劣并不容易。

但在鸦片战争期间,双层金属复合炮在清军之中仍有应用。

从战争结果来看,恐怕双层金属复合炮是不如纯灰口铸铁炮的。

不过这也可能是由清朝在火药配方、炮膛加工工艺,及火炮结构设计等方面与英国存在的巨大差距造成的。

其实李国助引导翁翊皇尝试用砂模和铁模铸炮,进而做三种铸炮方法的对比实验,

就是希望他能借此认识到生铁中是存在灰口铸铁这种优良品种的,

甚至还能进一步发现,砂型铸造有较大概率产生灰口铸铁,

最好还能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灰口铸铁的形成机理。

然后李国助也可以顺便再实验对比一下双层金属复合炮与纯灰口铸铁炮的性能优劣。

从理论上来说,双层金属复合炮的性能肯定是优良的。

如果再能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那么李国助就有理由投资改进双层金属复合炮的工艺,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还是试试吧,反正我们的安全措施很完善,炸就炸了呗。”

面对翁翊皇的建议,李国助不以为然地笑道,

“再说炸了以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碎片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炮身材质的问题,不是吗?”

翁翊皇沉默片刻,终于还是有点不情愿地说道:“好吧,那就试射吧。”

李国助含笑点头,转对林福道:“福哥,给下面打旗语,告诉他们开始试射。”

“遵命!”林福马上拿着两面三角小旗,对着山下挥舞了几下。

山下的试射人员此刻都在掩体后面,看见旗语以后,就拎着火药包纷纷向自己负责的火炮跑去。

原来为了安全起见,火药也都被放在掩体后面,只有炮弹是放在火炮附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末世重生之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