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书!”齐润失声叫了出来。
“唉,你怎么知道我这书的名字?”华佗问道。
“啊,哈哈,猜的,猜的……”齐润含糊着,忽然灵机一动指着华佗用来包书的布说道:“我看您这些书稿是用那青布包着的么,可不就青囊书了。”
“对对对!知音啊!小兄弟,你真是我华元化的知音啊!”华佗看齐润的目光愈加炽热起来,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
华佗从齐润手里收回青囊书,重新把它包好,拍着它说道:“我啊,打算把我的研究用这本书流传后世,让后世的病患减少痛苦。”
齐润看着华佗痴痴的神情,心中感到一阵酸楚。这华佗是一个真正的医者,他心系天下苍生,为了解除人们的病痛而不懈努力。可惜他为医成痴,不懂变通,后来因为屡次拒绝曹操的征辟而被曹操所杀,这本他毕生研究的心血也随之付于一炬。
齐润刚才翻看过了,那书里面的人体器官图虽然还很简单,但至少形制合理,部位准确,比后世中医的那种臆想出人体器官图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本是可以发展出现代医学的奠基之作,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被烧掉了。于是从此中医开始向着玄而又玄甚至为玄而玄的缥缈之道一路狂奔。
“华神医,何不与我同去广宗?”齐润再次发出邀请,他希望可以改变历史,保下这本书。
“不,刚才听小兄弟所言,这曼陀罗喜温暖湿润,喜阳光,那看来在这里是找不到了,老夫打算到南方去寻一下,正好,天也快亮了,虽然知音难觅,但也只好就此告辞,有缘再见吧。”
齐润这才发现东方已露鱼肚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华佗微施一礼,叮嘱齐润道:“小兄弟既然要去广宗,那顺着这条溪流走就能到尉氏,从尉氏再往北走一百来里就是开封,到时候便可乘船往殷沟水上游去,到了浊河便可从延津北渡,到时候沿着漳河向北,到了曲周再往东北走,就可以到广宗了。”说完,他唤醒了两个童儿,拉起了老牛,伴着朝霞渐渐远去了。
齐润知道华佗性格执拗,要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肯做的事就是不肯,也只得任他离去,只是希望还能再见了。
齐润目送华佗离去,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情要做。
但现在他只想睡觉,毕竟为了和华佗套近乎一晚没睡,光看他吃草了,此时倦意上来,不由自主的躺下睡了。
………………
广宗城外,官军大营.
袁绍与三个人牵着马步行来到营门前。
“口令!”
“汝南袁绍率家丁部曲前来助战,今先来拜谒卢夫子,烦劳门侯通传。”袁绍将名刺放到从岗楼垂下来的吊篮里,端端正正的立在门前等待查验。
门侯看过名刺,又打量了一番袁绍这行人,心知不差,于是立马恭敬起来:“唯,唯,袁公请少待,我这就去通传。”汝南袁家的名头相当大,门侯不敢怠慢,亲自拿了名刺跑向卢植大帐。
片刻之后,门侯引了刘备兄弟三人来至营门前,营门打开,几人相见作揖。
“在下涿郡刘备,刘玄德,拜见袁兄。”
“不敢当,在下袁绍,袁本初,敢问阁下是?”
“在下乃是卢夫子之弟子,吾师军务繁忙,不能亲来营门见礼,故差我前来为袁兄引路。”
袁绍微微颔首,扬目见刘备跟着身后二人相貌不凡威武雄壮,于是再问道:“这二位是……”
“此二人乃在下结义兄弟,长髯者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士,那黑面的姓张名飞字益德,与吾乃是同乡。”
关、张二人兴致不高的过来给袁绍拜了一揖,依旧立在刘备身后。
刘备见袁绍动问关、张,也赶忙向袁绍身后之人拱手问道:“这三位壮士仪表不凡,敢问台甫。”
“这几位乃是我在邺城结识的,愿意随我共讨蛾贼。这位姓颜名良字孟真,琅琊人士,这位姓文名丑字仲卿,安平人士,这位姓张名合字儁乂,河间人士。”袁绍一一为刘备介绍过,几人再次相互揖手。
“本初兄,与君相见恨晚,分外投契,但卢夫子已经在大帐等候,还是容后再叙吧,请随我来。”
袁绍也拱手道:“有劳玄德,请。”
刘备点头,示意关、张跟上,于是三人头前带路,袁绍趋步跟着,张合也连忙紧随其后。
文丑瞥了瞥关、